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6-1【延安枣园】位于延安市西北约10千米处,又称延园。1940年至1942年和1944年至1947年,它曾两次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枣园内有中央小礼堂、作战研究室、机要办公室、休息室,山下有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的旧居,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旧居,下边沟道里的一些窑洞和平房,是中央社会部旧址。枣园风景优美,在这幽静的环境里,毛泽东写下了《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著作。为筹备党的七大,在这里,朱德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起草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文献。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发动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圣地。现枣园已建为革命纪念馆,在此陈列有大量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珍贵资料和图片等。

图6-2【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位于延安市西北约3千米处的杨家岭村,是于1943年由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修建的。大礼堂坐落在杨家岭的山坡下,可容纳七八百人。山上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旧居,还有中央办公厅和中央直属机关的旧址。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这里举行,大会期间,毛泽东曾在这座大礼堂的讲坛上发表了《两个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的讲话,这次大会因成为动员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大会,而载入史册。现在,中央大礼堂的内部陈设,依然保持着七大时的原状,以铭记党所走过的这一段光辉历程。

图6-3【毛主席在延安枣园的办公住处】毛泽东在延安的十多年间,曾先后在枣园、杨家岭和王家坪居住过,其中枣园的住所最大,为一字排开的5孔窑洞。中间的一孔窑洞,是他的办公处,洞前有一棵紫丁香,是毛泽东亲手所栽。洞内摆放着一张狭长的书桌和一把木椅,在这张简陋的木桌上,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其中包括1942年发表的《抗日战争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1943年发表的《组织起来》,1945年发表的《论联合政府》等,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这孔窑洞往东,分别是他的会客室和卧室。院子中央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当年,每当毛泽东工作之余,就在这棵树下读报或休息,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大事,给世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图6-4【王家坪大礼堂】位于延安市西北,1937年~1947年,王家坪村一直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分南、北两个院落。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大礼堂坐落在南院。南院还有毛泽东、王稼祥等人的旧居。北院又分前院和后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和彭德怀旧居,后院有朱德旧居。北面山坡上的院子是参谋部和叶剑英旧居。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在王家坪写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等重要著作,领导全国军民,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彻底粉碎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图6-5【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会场】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即着手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于1937年9月6日,中国共产党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辖陕西、甘肃、宁夏的23个县。边区及其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是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会大礼堂,曾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发表了《国共合作后的迫切任务》。

图6-6【延安宝塔山】位于延安市延河东岸,土山上因建有一座9级44米高的八角形砖塔,故名。塔始建于明代,旁边有一口明末崇祯年间铸造的大铁钟。宝塔挺立于陕北高原,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清代曾多次进行维护修葺,因此其外貌多具清代风格。1937年7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巍然屹立的宝塔,便成为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在那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历经千山万水,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阻挠,从全国各地纷纷奔赴延安,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宝塔山下的延河水,清澈如镜,缓缓流淌,它出自山东南侧靖边县高峁山,流经安塞、延安后折向东,到延安县凉水崖入黄河。横跨延河上的3孔空腹式石拱桥,长达115.52米,为新中国成立后所新建。

延安宝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