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图4-1【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为火山口长年积水而成。长白火山于1597年首次喷发,其后于1688年和1702年又喷发两次。今日之长白山,并非已熄火山,而是休眠火山,天池形似莲叶,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水面海拔约为2190米,是我国最深、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又是中朝两国的界湖。天池又名龙潭、温凉泊、图们泊。“图们”为满语中“万”之意,即是说天池乃是鸭绿江、松花江、图们江这“三江”的万水之源。图们江,朝鲜称豆满江,因江中多有火山石漂流如豆而名。天池主要靠大气降水和雪水补给水源。周围有16座陡峭的山峰环抱,我国境内的白云峰为东北第一高峰。朝鲜境内最为著名的是将军峰,其次是鼻柳峰。在两国边界线上耸立的还有卧虎峰、梯云峰、玉雪峰等。天池犹如群峰之上的圣潭,每年七八月风和日丽之时,天池澄澈如镜,映着碧空的流云和高山上的雪景,使人顿生豪迈神圣之感。转瞬间乌云蔽日,急雨如豆,又给人带来一丝茫然和惊惧。迷离的水汽,缥缈的云雾,遮掩和笼罩着晶莹的湖面,显示出其固有的壮观神秘和变幻无穷。大池边上,还有补天石、鳌鱼石、祭天石和放鹤台等历史遗迹,使这里更具有永恒的魅力和迷人的色彩。
图4-2【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这里常年低温、潮湿、多风、多云,即使是盛夏季节,积雪也是终年不化,具有北极风光的特点。由于自然条件严酷,树林已经消失,只有低矮的小灌木丛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及地衣、苔藓之类,使人倍感荒凉。但每年六七月间,苔原带杜鹃花盛开,铺天盖地,绚丽多彩,别有一番灿烂景象。而秋天到来,整个苔原殷红似火,犹如偌大的人工地毯,也是生机盎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还有不少顽强的生命在与自然抗争搏斗。此地特有的长白柳,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坡上贴着地皮艰难地生长。高山鼠兔具有老鼠和兔子的相貌,而叫声却像飞翔的野鸟。还有白腰雨燕飞掠穿行于群山万壑之间,把巢就筑在悬崖峭壁之上。长白山是亚洲大陆唯一具有高山苔原的山地。
图4-3【长白山瀑布】天池北侧天豁峰和龙门峰之间,有个缺口,名闼门,池水经此泻出外流,形成乘槎河。该河流至海拔1250米处,顺断崖飞流直下,形成垂直落差68米的大瀑布,它就是著名的长白瀑布。其日夜轰鸣,涛声震谷,如银练悬天,云翻雪倾,偶有细雨过后,彩虹折射,更具千番美景,蔚为壮观。清末曾任安图县令的旅行探险家刘建封有诗赞曰:“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留。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间斗牛。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飞流直下的瀑底水潭深约20米,从水潭涌出的激流,顺大峡谷奔腾而下,成为二道白河的源头,进而成为第二松花江的发源地。在距瀑布约900米处的二道白河右岸,便是长白温泉。在温泉区约1000多平方米内,有多处热气弥漫的温泉口,水温都在60℃左右,最高可达82℃,四季不变,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对关节炎、皮肤病等有显著疗效,来此游览者多想一试温泉浴。
图4-4【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属于温带典型的针阔混交林植被,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之间。这一地带降水丰富,气候温和,植物生长繁茂是动物休养生息的最佳区域。常绿针叶树红松,高达30~40米,是木质极优、用途极大,在本地带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长白松,又名美人松,其挺拔的橘黄色树干,苍翠而稀疏的针叶,婀娜多姿的树冠,构成亭亭玉立的美人姿态,是长白山特有的树种。还有落叶松、鱼鳞松、紫杉等等。阔叶树,有椴树、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山杨、白桦等。灌木有毛榛、五加、忍冬、卫茅、悬钩子、蔷薇等。混交林下,草本和藤本植物更是多姿多彩:山茄子、棉马、木贼、蕨等等,满山遍野;山葡萄、狗枣子、软枣子、五味子、木通等,常常缠绕在乔木和灌林之间;还有人参、黄芪、桔梗、大黄等药材;野苏子、猴头蘑、松藤、银耳等食用菌以及可供园林栽培的金达莱、百合花、牛皮杜鹃等观赏植物等等。在针阔混交林带,乔林、灌木和草本植物层次分明,形成了交错生长、形态万千的植被综合体。这一地带也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紫貂、金钱豹、东北虎、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这里出没;黑熊、野猪、獐、狍、猞猁、水獭、山兔、鸳鸯、戴胜、啄木鸟、野鸡、大杜鹃、三宝鸟及各种山雀也生活在这里;哈什蚂、细鳞鱼、哲罗鱼等也活跃在这一带的冷水中。特别是林中鸟类,绝大多数是森林害虫的天敌,成为“森林卫士”,构成了长白山生态系统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