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五岳,是我国古代以中原为核心,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上选定的五座名山的简称。五岳制始于汉代,当时的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天柱山、北岳大茂山、中岳嵩山。隋文帝时将南岳改为衡山,明代时又把北岳改为恒山,自此,五岳便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现在,随着《嵩山》邮票的问世,“五岳”均已走上方寸。

嵩山,古称外方,属伏牛山系,是方山山脉的一部分,东西横卧,绵延约60余千米。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地,主体部分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在先秦时代,嵩山被认为是座沟通天地的神山,夏、商、周三代的帝王,都曾在嵩山祭祀天帝,以宣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天子,祈求神灵的福佑。认为嵩山是神山,古籍中多有记载。《国语·周上》:“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嵩)山。”融,即祝融,传说中的火神。《诗·大雅·崧山》也有“维岳降神”之说。《汉书·武帝纪》载道:汉代元封元年春,武帝登嵩山,吏卒们听到三呼万岁的声音,后来诗文中祝颂帝王,高呼万岁称“嵩呼”,又叫“山呼”。嵩山还有许多名称,除“外方”外,夏商时称崇山、崇高山、崧山、崧高山;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因“嵩位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为“天地之中”,称之“中岳”;秦汉时称嵩高、嵩岳;三国时称嵩陵;晋时称嵩丘;唐时称嵩室,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封禅时改中岳为神岳;北宋以来,均称中岳嵩山。嵩山包括太室山、少室山、八风山、安坡山、君子山、万金山、马铃山、荟萃山、讲山和箕山等,但主要由太室山(1440米)和少室山(1512米)组成。两山巍然高耸对峙,直插云霄,两山各有36峰,主要有太阳、少阳、明月、玉柱、万岁、凤凰、悬练、卧龙、玉镜、青童、黄盖、狮子、鸡鸣、松涛、石幔、太白、罗汉、白鹿等。嵩顶又名峻极峰,《诗·大雅·崧高》就说:“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是中岳嵩山的最高峰。登临峰顶,极目远眺,北望黄河,明灭一线;鸟瞰山麓,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这套《嵩山》特种邮票,以四个主要景点为画面,概括地反映出嵩山的特征和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