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4-1【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邮票画面为一幅鼎湖山位置的航拍地图。北回归线地带,几乎全是荒漠和稀树草原,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沙特阿拉伯的内夫得沙漠和鲁卜哈利沙漠,均在北回归线上下移动,人们称之为“回归沙漠带”。这是因为北回归线附近一般属东北信风带。这种从高纬流向低纬的信风,随着向南移动,温度逐渐升高,相对湿度相应降低,便不容易形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形成了热带荒漠,其沙质地面便形成了沙漠。但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鼎湖山所在的华南地区因临近太平洋,从海洋吹来的湿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因而使这里孕育了茂盛的季雨带。只可惜这一带的原始森林大部分遭到破坏,仅有这鼎湖山硕果独存,还保留着具有400多年历史的低地季风森林植被,成为一个极其珍贵的活标本。

图4-2【沟谷雨林】沟谷雨林主要分布在山地海拔700~800米以下的谷底和坡脚,多呈连续分布,面积不大,分布地段地形狭窄,光照较少,气温稍低,雨量较多,多云雾,湿度大,是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一种湿润性热带森林。植物组成丰富,外观终年常绿,可分为二至三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乔木上层高20至30米,树冠不连接,下层主要是灌木和幼龄乔木。活地被植物则为草本和蕨类,还有大量的苔藓和地衣。鼎湖山沟谷雨林色调多样,乔木的板根和茎花现象较为常见。为突出这一景观,邮票左下角画了一棵沙椤,这是鼎湖山古老孑遗植物之象征;右方有高大的鱼尾葵和亚热带雨林特有植物扁藤及密密麻麻的其他树木,中间用瀑布和小溪分开,以层次分明的构图来体现其内涵。

图4-3【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这是由栲属和原壳桂属的种类为共建种及其他常绿阔叶树组成的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具有向热带植被过渡的性质。其组成中含有比典型常绿阔叶林更多的热带成分。森林外貌呈深绿色,林冠整齐,树冠呈半球形,郁闭度达0.9以上。森林结构复杂,乔木层可为二至三层,灌木层一至二层,草木层一层。上层乔木优势种较突出,以亚热带种类为主,下层乔木和灌木组成种类复杂,热带性种类较多,草本层多为较高大的草本植物。藤木和附生植物丰富,板根、茎花、绞杀等现象随处可见。所有特征均显示了这类群落具有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热带雨林过渡的性质。邮票画面上用中远景来透视这一景观的秀丽风貌,山峰下明代修建的庆云寺古刹云烟缭绕,隐隐约约,格木林及藤种植物乔鹊花分布左右,上方是郁郁葱葱的常绿森林景观,突出了季风雨林的特点。

图4-4【白鹇】白鹇亦称银雉、白雉、银鸡、山鸡,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广东省省鸟。在动物分类中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野雉。雄鸟体长1.2~1.4米,头上的长冠及下体全部纯蓝黑色而有光泽,上体和两翼白色,并布满整齐的V字形黑纹。尾长,中央尾羽纯白。头的裸出部分和足均红色。雌鸟通体橄榄棕色,枕冠近黑。常栖深山密林间,尤喜上面枝叶茂密,地表灌木和草丛较少的环境,以利行走、觅食和逃避敌害,从不到旷野开阔地去活动。以各种嫩叶、草根、种子、蕨叶、苔藓和昆虫为食,喜吃白蚁,利于森林保护。一般每年4月间开始繁殖,经过争斗,一雄配多雌,营巢于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每年只产卵一窝4~8枚,由雌鸟孵化,雏鸟长到三个月左右,即可独立。国内分布于西南、华南各省,尤以云南为多,常被驯养,供展览。由于雄鸟羽毛美丽,原邮票图稿上画着两只雄鸟,后经专家指出,白鹇喜成双成对出现,于是画稿改为一雌一雄,既符合其生活习性,也完整地展示了这一珍贵动物。

鼎湖山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