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美丽的宝岛台湾,位于距离祖国大陆东南100多千米的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岛屿海岸线总长约1566千米。全省包括台湾岛、赤尾屿、彭佳屿、兰屿、绿岛等岛屿,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其他主岛面积35774.6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台湾人口总量的97%,其他少数民族有高山族等。全省地跨北回归线,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至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长无冬,雨多风强,年平均气温20℃~25℃,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南北两端的多雨中心可达5000毫米以上。每年6~10月间台风过境频繁,常常造成灾害。台湾有耕地1300多万亩。耕作制为二年五熟或一年三熟,主产稻米、甘蔗、红茶、乌龙茶,以及香蕉、菠萝、柑橘、荔枝、龙眼、木瓜、枇杷、芒果、橄榄等水果。森林覆盖全岛面积的55%,树种繁多,经济树木以樟树最著名。还有柠檬胺、肉豆蔻、金鸡纳等药用植物和芳香油料作物金芳草。台湾海产丰富,鱼类产量多,基隆、高雄、苏澳为重要渔港。全岛已知矿产以煤最丰富,还有石油、天然气、硫磺、金等矿产。主要工业部门有化纤、制糖、电子、塑胶、电力、水泥、拆船、食品及半成品加工等。台湾水利资源丰富,浊水溪、下淡水溪、日月潭、蛟龙瀑布、乌来瀑布等均为岛内著名水流。交通发达,除高山地区外,铁路、公路遍布全省。铁路主干线北起基隆,南至高雄,横贯台北、台中、台南等大城市。公路全长1.7万多千米。环岛公路与东西、北部、南部三条横贯公路为主要干线。航空及远洋航运也相当发达。海运以高雄、基隆、花莲为中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古称夷洲。秦汉以后,与大陆间交往频见于史传。南宋时澎湖隶属福建省晋江县。1292年~1294年,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明天启四年(1624)和六年(1626),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入侵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明朝永历十二年由桂王封为郡王,1661年他率领将士驱逐侵略者,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85)改建台湾省。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党盘踞至今。1978年,我国政府向台湾当局提出了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建议后,为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人民日报》自1978年开始,以“祖国的宝岛——台湾”为刊头,陆续刊登有关台湾的消息和介绍台湾的风光。1979年元旦,叶剑英元帅发表了意义深远的《告台湾同胞书》。2月4日,《人民日报》又在第六版上,以整版的篇幅,刊出了10幅台湾风光的彩色照片,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邮电部发行的这套《台湾风光》特种邮票,展现了宝岛台湾的美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