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图4-1【群俑】出自一号坑。俑坑内群俑数以万计,造像各有不同。特别是面部表情,有的庄严肃穆,有的温良敦厚,有的聪明机智,有的雄壮威武,有的饱经沧桑,有的初出茅庐,有的干达老练,有的单纯幼稚,充分体现了2000年前秦代匠人制俑工艺的高超水平。一号坑主要是以战车兵和步兵为主力的部队,步兵数量较多,战车构成军阵的重心,车上一般有甲士三人,各执远射、格斗与卫体三类兵器。车后跟随徒卒,或列于骑兵阵头。
图4-2【陶俑】这些陶俑和真人一样大小,身高约1.8米左右。它的制作过程是按俑、马的不同部位,分别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套合、粘接,再雕塑出五官、须发、铠甲、衣纹等细部。邮票上的一具为陶俑头部的特写,表情丰富细腻,为秦俑雕塑艺术中的上品。
图4-3【兵马俑】出自一号坑。一号坑内兵马俑总数约6000件左右,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成军阵,三列横队共210号弓弩手组成长方阵前锋,其后由38路纵队步卒,簇拥着驷马战车,构成本阵。在军阵左右两侧和后方,又各有一列面向朝外的弓弩手,当为侧翼卫队的后卫。兵俑、马俑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人物之容貌、姿态、神情依职责各异,栩栩如生,表现勇敢顽强之状;马俑膘肥体壮,昂首嘶鸣,跃跃欲奔,显示出秦军之强大无敌。
图4-4【兵马俑坑】秦陵兵马俑坑,一号俑坑深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为一长方形地下土木建筑,面积14260平方米。坑的四边均有斜坡门道,东西各五个,南北各两个。此俑坑是以战车马步兵组合排列的长方阵。二号俑坑面积近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为战车、骑兵、步兵混合编组的曲形阵。三号俑坑面积500平方米,呈凹字形,内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件,是统帅一、二号俑坑军队的指挥部。二、三号坑试掘后已回填。
小型张【牵马俑】图案为以一号坑步兵俑为背景的牵马俑。草料已经喂足,鞍辔也已备好,只要命令一下,立即驰骋沙场。背景中的步卒俑阵,更是同仇敌忾、威武雄壮、生气勃勃、浩浩荡荡,显示出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通观已出土的兵马俑上,发现有文字的近500件。其内容一是俑上的数字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编号,二是俑上有人名、地名的戳印,这正是秦代统治者谓之“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对工匠们实行监督、考核、检查、落实责任制的结果。因俑上的人名、地名较复杂,它又分三种情况。其一,凡带有“宫”字的,如“宫水、宫疆、宫保、宫屯、宫系”等,“宫”是秦朝庭所属服务官署的简称,说明这些艺人均是来自官署管辖的制陶作坊,而第二个字均为人名。其二,凡带有“咸阳衣、成阳危、咸阳野、咸阳平”等字的,说明这些人是从咸阳征调来的,而第三个字亦是人名。其三,凡刻有“民、牌、安”等单字的,都是人名,表示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优秀雕塑者。这些杰出的工匠,伴随着这些不朽的作品,“埋名”于地下,2000年后的今天,终于重见天日,蜚声中外,实乃一大幸事。

陕西秦陵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