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百花园

知识百花园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城西12.5千米的中岳嵩山西麓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寺前溪水潺流,双桥并列,静谧而幽深;寺内古柏苍翠,银杏擎天,殿宇轩敞,满壁题记;殿堂之上,香烟缭绕,时有钟鼓之声,僧着袈裟,礼拜诵经;院内常有寺僧伸掌握拳,耍刀弄棒,演练少林功夫;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给这个千年古刹,增添了无限春意。

少林寺以建在少室丛林中而得名,又称“少林禅寺”或“大少林寺”,北周时曾一度改名为“陟山古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沙门跋陀在此落迹传教而敕建。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印度婆罗门种姓摩诃迦叶的第28代佛徒菩提达摩来此,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历史上称达摩为初祖,称少林寺为祖庭。唐初,少林寺和尚因助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王的封赏。据《登封县志》记载,少林寺在唐宋期间,拥有田地1400多亩,楼台殿阁5000余间,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僧徒达1000多人,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赢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美名。唐朝的皇帝、皇后,经常驾临少林寺,武则天曾亲制《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少林寺受到皇家的恩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寺院重新续建,殿堂雕梁画栋,佛地园林扩大。唐末至五代,少林寺遭到严重破坏。宋金时期,三教合流,少林寺得以恢复。元朝时,又在少林寺大兴土木,使之焕然一新。元末,少林寺遭受火灾,又受严重破坏。明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工程,现在少林寺的基本布局和主要殿宇,多为此时重建。清初至中期,又在少林寺修了一些殿堂。到了清末民国,少林寺日趋衰败。新中国成立后,从1979年起,拨专款进行整修,使其以古老的历史、威武神奇的少林武术和秀丽的风光,名扬天下。

为纪念少林寺建寺1 500年,作为河南省的地方选题,邮电部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以四幅画面展现了少林寺的主要景观和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