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8-1【茨坪】位于井冈山区的中心,四面环山,中间是盆地,其山路可直通黄洋界、桐木岭、八面山、朱砂冲、双马石等五大哨口和大小五井,有20多户人家。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成为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都曾住过这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红四军军部等重要机关均设在此地。毛泽东在这里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指导了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和1959年在茨坪分别建立了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以缅怀革命先烈和教育后人。邮票画面即为群山环绕的茨坪村。

图8-2【三湾村】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由于敌人的反扑,起义军在战斗中相继受挫。19日晚,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召开前委会议,分析敌我形势,决定沿罗霄山脉南移,到反动势力比较薄弱的山区农村寻找立足点。29日,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有名的“三湾改编”。将不足1000人的队伍,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和官兵平等原则,废除旧军队压迫士兵的各种制度。这次整编,不仅挽救了这支处在危亡关头的起义部队,而且,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改编后,10月3日,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县古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有地方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从此,部队进入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邮票画面即为三湾村,就在那棵大树下,毛泽东曾为起义部队的改编作过动员讲话。

图8-3【茅坪八角楼】茅坪是宁冈县的一个村,八角楼是茅坪的一座两层楼式建筑,因楼上开一八角形天窗,故名。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即率领部队来到茅坪,住在八角楼。1928年,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会上,毛泽东向到会的60多位代表作报告,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大会讨论并制订了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土地革命、扩大武装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政策,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这次会议有力地促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同年10月,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仍在茅坪召开,大会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邮票画面即为那座砖瓦结构八角楼,毛泽东在这里写出了不巧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扫除了人们的彷徨和犹豫,统一了认识。

图8-4【砻市】砻市是宁冈县的一个小镇,在茅坪西北约13千米处。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2000多人和湘南农军七八千人向井冈山根据地靠拢,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两个团分头去接应。两支起义军于4月下旬在宁冈砻市胜利会师。5月4日,在砻市召开会师庆祝大会,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为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军委书记。下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陈毅任教导大队长,人数1万多人。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扩大了革命武装力量,鼓舞了军民革命斗志,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邮票画面即为碧水青山的砻市。

图8-5【大井村】位于井冈山的中心茨坪西北5千米处,四面环山,田园如画,它与井冈山的上井、下井、中井、小井一起,并称为井冈五井,是这一带比较富裕的地方。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区,最先就是住在这里。

邮票画面上的房屋共44间,毛泽东住一小间,只放一张单人床,一张小桌和一条板凳,其余的为红军医院诊疗室和红军战士住房。这处旧居,1929年曾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掉,仅剩断壁残垣。同年1月,第三次反“围剿”过程中,离此不远的小井村,有100多名红军重伤员惨遭杀害。1960年,大井村毛泽东旧居和小井村的红军医院,按原貌修复,在小井村的红军战士殉难处,竖起了红军烈士纪念碑。

图8-6【龙源口】位于江西永新县城25千米的翻溪乡,在七溪岭的山脚下,是井冈山的门户之一。湘赣两省敌军多次来围攻“进剿”,少则几个团,多则近20个团,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地方农军的配合,采取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以不足4个团的兵力屡次战胜敌人。1928年6月23日,红四军在龙源口打败江西“两只羊”(国民党杨如轩、杨池生两个师5个团),取得了威震敌胆的龙源口大捷后,在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新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鄙县东南部逐步建立了各级红色政权,使湘赣边界革命根据地得到很大发展。邮票画面即为位于七溪岭下的龙源口桥,它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桥,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现桥旁立有朱德题字:“龙源口大捷纪念碑”。

图8-7【黄洋界】距茨坪17千米,是井冈山北部的一大哨口,为江西宁冈和湖南酃县通向井冈山的要隘。其山陡路险,易守难攻,除在海拔1558米的制高点上设有瞭望哨外,还分别在通向湖南和江西的要冲设有哨口和防御工事,以防敌人进犯。1928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冒进湘南”,并趁毛泽东远在永新之际,鼓动部队向湘南前进,结果不仅造成部队在郴州的失败,而且使边界各县的平原区域也相继被敌人侵占,这就是“八月失败”。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企图抢占黄洋界哨口,我守山部队在不足一个营兵力的情况下,依靠群众,凭借天险,顽强固守,用仅有的一发炮弹,击中敌群,使敌人败逃。这就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为此赋词一首《西江月·井冈山》,高度赞扬这次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现该词已镌刻在1977年10月为纪念此战役而竖立在这里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上。邮票画面即为黄洋界的莽莽群山。

图8-8【井冈山主峰】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与湖南省交界的井冈山,山势逶迤,重峦叠嶂,是有名的风景区。它有飞泻如练的小井瀑布,五大哨的险峻风光,奇特幽深、玲珑剔透的石燕洞,五指并插云天的五指峰等等。从中心茨坪往西是海拔约1800米的井冈山主峰,那里的每条小路,都留下了革命者的足迹。邮票画面即展示了巍然屹立的山巅。

井冈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