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解析

邮票解析

图2-1【沈阳故宫·西部建筑】邮票画面的左半部分为故宫的西路建筑,其主体为文溯阁。文溯阁是二楼三层建筑,黑琉璃瓦缘剪边。它仿明代宁波大藏书家范钦的天一阁,专为收藏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大型类书《四库全书》而建。此阁外观两层,实则三层,是全国存放《四库全书》的著名七阁之一。阁东有碑亭,内立乾隆亲撰的《御制文溯阁》及《宗孝论》。阁前建有嘉荫堂、戏台,是清帝东巡驻跸赏戏的地方。阁后有仰熙斋,是清帝东巡读书之处所。邮票画面的右半部分为故宫中路建筑的一部分,建造华丽的大清门,是皇宫的正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午门,各级官员及侍卫、护宫等晨、夕入朝皆集于此,是文武百官候朝之所,进入大清门,中间是被称作御道的甬路,左有飞龙阁,右有翔凤阁。前行不过百米,便是正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前后廓式建筑,山墙顶端及正脊上还镶嵌着做工精细、形象生动的五彩琉璃赶珠龙,两端饰虬吻。尤为别致的是两檐柱间用一条雕工精美的整龙连接,而将龙头探出檐外,龙尾插入殿中。这种构造把实用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不仅增强了皇家殿宇的神秘气氛,而且对整个崇政殿建筑起了美化作用。殿后是中院,东有师善斋和日华楼,西有协中堂和霞绮楼,这些建筑都是皇太极时期增修的。

图2-2【沈阳故宫·东部建筑】邮票画面的右半部分为故宫的东路建筑,其主体为大政殿,原名笃恭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正门有金龙蟠柱,两条金龙翘首扬爪共扑火焰珠;殿内顶部有降龙藻井;四周为汉、梵文团字,这种造型在古建筑中很少见。在殿前东西两侧各排列着五座亭子,东侧五座分别名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边五座分别名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十座王亭形成一组院落建筑,十分壮观。这里曾是清朝初期八旗军政组织的指挥中心。这种将至尊的皇帝御用的大政殿与八旗王公及大臣办事的十王亭同时建在皇宫内,形成“君臣合署办公”的局面,在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空前绝后。清仁宗有诗道:“大政据当阳,十亭两翼张。八旗皆世胄,一室汇宗潢。”明确表达出大政殿、十王亭与八旗政体之间的密切关系。邮票画面的左半部分为故宫中路建筑的一部分。坐落在察政殿后3.8米高台上的凤凰楼,是一座三层单檐黄琉璃瓦缘剪边式建筑。凤凰楼是昔年盛京最高建筑,曾有“凤楼晓日”之誉,为“盛京八景”之一。穿过楼下中门,即可登台上王宫,前楼后宫,形成一组城堡式的独特建筑。这里是皇帝后妃生活区。清宁宫坐北朝南居中,为中宫。两侧为四大配宫,东侧有关睢宫、衍庆宫;西侧有麟趾宫、永福宫。皇太极称帝改元,始建宫闱制度,册立嫡福晋博尔济特氏哲哲为清宁宫中宫皇后,成为清代第一位皇后。乾隆十三年(1748),又增建了崇政殿东、西的两组狭长院落,习称“东宫”和“西宫”。其中东为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为迪光殿、保极宫、崇漠阁,使这一宫殿群更为完善。

沈阳故宫室内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