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添乱”,其实是在提升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看见父母洗衣服,常常会产生一种新奇感,并喜欢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包饺子和面,孩子也会伸手揪一块面团玩;父母在洗衣服时,孩子也会在旁边玩肥皂泡泡。其实,孩子这样积极模仿就是动手动脑的过程,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孩子这样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孩子的“破坏”行为。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比较小,不适合干家务活,或者认为孩子笨手笨脚,因此不想让孩子添乱。若孩子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跟着学,还会惹来父母的训斥,其实,父母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地挫伤孩子自主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相反,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这样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孩子全方面地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举一动都受大脑的支配,而人又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相应的脑细胞得到锻炼,促使人聪明才智的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由此可见,动手和动脑是互相促进的——在动手中激发大脑积极思考,在思考中也会不由自主地动手。如果孩子的思维逻辑比较好,孩子的双手就会很灵巧,孩子的感知、记忆、思维也会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的特征,他们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直接动手操作,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上。”事实证明,手脑并用的训练就是发展思维的良好方法,动手是可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实践活动。那些喜欢动手的孩子,他们表现得更加聪慧。
小士贴
1.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孩子在家干一些洗碗、拖地这样简单的家务活。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要及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引导和帮助,告诉孩子解决困难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孩子碰到了什么问题,父母都不要全权包办代替,而应教导孩子学会自己动脑筋,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有的孩子总是无限制地要求购买玩具,但他并没有考虑到父母的购买能力,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制玩具,一起动手把破坏的玩具拼起来,或者另外制作一些玩具,以此让孩子学会动脑设计,学会动手制作,继而开发孩子的智力。
2.引导孩子做手工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做简单的手工,如折纸,拿剪刀。随着年龄大了,孩子就可以利用剪刀和纸剪出复杂美丽的图案了。现在越来越流行“DIY”,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把那些旧衣服当作材料,自己设计,自己DIY,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在有许多益智类游戏都需要孩子既动手也要动手,聪明的父母可以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习惯。比如,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闲置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购买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这样,孩子在动手的同时还学会了技巧、培养了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