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约束

孩子的成长需要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应该在家里穿着权威的大衣,给孩子立下规矩。当然,孩子的成长是随意自然的,当父母要给孩子设限时,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与孩子身上的随意自然相抵触。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为孩子提供一套基本的标准,简单地说,这是孩子需要遵守的底线,这套标准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犹太民族的律法要求成年人为年长的父母提供饮食、衣物、住处和照料,也就是说不可忽略或者遗弃父母。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犹太律法指出,他们应当:始终和颜悦色地和父母说话;别在他人面前顶撞父母;尊重父母和别人的隐私;不要占用父母的餐桌位子;尊重继父继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军队里的士兵来说是这样,对孩子们来说也是这样。或许,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定那么多的规矩,他们肯定是难以做到。其实,只要父母抱着充分的决心,帮助孩子克服最初的惊讶和抗拒,那父母就真的可以教导孩子改善行为,让他们更尊敬地对待父母。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父母的规矩应该尽量少立,但立了,就一定要遵守。”父母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但要有一定的底线。或许,父母会认为,孩子还那么小,孩子总是不愿意,又能怎么办呢?事实上,孩子会不会守规矩、能不能守规矩,父母是最起决定性作用的人。

有时候父母经常会作出错误的示范:

1.说话不算数

父母经常会抱怨孩子不听话,实际上却是父母自己说话不算数。这样的现象是随处可见的:有时候父母请孩子收玩具,假如孩子不听话,父母发了牢骚之后就只好自己收拾了。有时候跟孩子明明说好在小朋友家里只玩半个小时,到时孩子一哭闹,父母多半会妥协,再多玩一个小时。既然父母从来都是说话不算数,孩子当然会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了。

因此,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说话一定要算数。比如,就吃饭这件事,让孩子明白吃饭是一件自己的事情,每天一日三餐需要定点定量,假如孩子一顿不吃,就必须等到下一顿,不要纵容孩子稍后用许多零食来充饥。这不但会让孩子体会一下饿的感觉,而且让孩子明白,假如不吃,就真的会饿肚子。

2.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们经常会看到父母指责孩子:你怎么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听故事呢?像你这样,长大肯定不会好好学习;你这孩子就是坏脾气。有的父母甚至一言不发便动手打孩子。其实父母这样做只是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孩子则会感到十分委屈,根本不知道父母在为什么生气。

对于孩子不听话,父母应该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制止孩子的胡闹。父母越平静,教育效果就越好,让孩子服从的应该是父母讲的道理,而不是父母情绪的激烈和说话声音的高亢。如吃饭这件事,吃饭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最忌讳的是孩子不吃父母却逼着孩子吃。假如孩子几顿都不好好吃饭,却依然没有胃口,那就需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了。

3.对孩子纵容过度

有时候,孩子喜欢吃糖果,尽管父母觉得应该适当控制,但孩子一闹,就一块一块地给。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父母就一次次纵容,总是延长时间,直到一整部动画片全部放完才罢手。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遵守规定,而是父母心太软,不肯给孩子定规矩。

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需切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假如孩子不遵守约定,那么父母应发出一次警告;假如孩子还是不听,那父母就应该果断地关掉电源。这样的行为或许有些粗暴,却是父母说到做到的最佳办法。对于孩子来说,越是他们喜欢的东西,就越是要有节制,从小教孩子懂得自我控制,长大他才能自己管住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4.粗暴地处理问题

经常会听到父母发出这样的抱怨:这孩子,不就一个小脏瓶子吗,丢都丢了,至于哭成这样吗?或者父母会说:这玩具不好玩,妈妈给你买另外那个。结果孩子不乐意了,大人又开始抱怨了。犹太父母认为,实际上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父母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感受是伴随行为产生的,与其坐等孩子开始变得听话,父母不如主动去培养孩子们礼貌的习惯。假如父母每天都跟孩子们一起使用有礼貌的措辞,感谢和尊重的感觉就会从孩子的行为中慢慢延伸出来。而且,除了培养良好的态度,措辞和举止会让孩子更在意自己的幸运、责任和别人的辛劳,要求孩子们学会说这些话对于教会他们规矩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小士贴

1.不以大人的行为准则来要求孩子

父母在制订规矩时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要求孩子,别把孩子的所有淘气行为都一律归结为犯错。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制订合理、科学、明了的规矩。父母作为孩子的引导者,给孩子立规矩时要以尊重、直接而又坚定的口吻对孩子说“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让孩子容易明白和遵守

父母所制订的规矩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如要求孩子早点睡觉,不如直接告诉孩子九点半以前睡觉。当父母制订这些规矩之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遵守。

3.明确规矩的具体内容

制订的规矩要明确具体内容,毕竟孩子的理解能力低,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如果制订比较复杂的规矩,不仅不能够让孩子遵守,反而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父母需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说“一切都是我说了算”,改变态度才能让孩子信任你,然后顺从你的要求。

4.明确奖励和惩罚

父母给孩子制订规矩之后,需要在其中明确奖励和惩罚,孩子做得比较好就奖励,做得不好就应有惩罚。奖励和惩罚需要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哪怕孩子知道错了,父母也要按照规矩惩罚,从而培养出孩子负责任的态度。

5.规矩要适合长期使用

给孩子制订的规矩要适合长期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感到疲惫,对此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孩子,培养他好的行为习惯,定好孩子每天做的任务,表现好了就给予奖励,表现不好就有相应的惩罚。

6.多听取孩子的意见

父母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制订规矩,并允许孩子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以利于制订出可实施的规矩。一旦规矩制订好之后,就必须执行,父母要帮助孩子成长,严格按照规矩执行,奖罚分明,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