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批评,让孩子更具自控力

正确的批评,让孩子更具自控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本身是极其缺乏自控力的,稍有不注意他们就做出一些比较出格的行为,如抢东西、生气时打人,这时合适的批评是必须的。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小皇帝”,父母的过分宠爱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形成一种消极影响。尤其是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使孩子自我控制的意识薄弱,许多孩子都存在着懒惰、打人等不良习惯,为此必须引起每一位父母的重视。

瑞瑞5岁了,上幼儿园中班,妈妈发现她最近脾气很大,只要不高兴或者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就动手打人。老师常常跟妈妈反映,瑞瑞在幼儿园行为比较随意,大家一起正上着活动课呢,她竟然任性地去推一下前面的小朋友。到了下课,便会跟小朋友抢玩具,只要是她喜欢的玩具,就一定要抢过来。如果对方力气比较大,她趁对方不注意就打人或咬人。放学回家后,妈妈若问起来:“你为什么要打别的小朋友呢?”她总会满脸不在乎地回答说:“我就是要打他。”妈妈听了哭笑不得。平时孩子跟大人一起时也喜欢动手打人,妈妈当场批评了她,她也听得懂,也承认错误。不过,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了。看见孩子喜欢打人,妈妈感到十分苦恼。

孩子喜欢打人,实际上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会改正。其实这样的看法是有偏差的。父母需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正确批评并引导,才能让孩子渐渐改掉这个坏习惯。

小士贴

1.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父母可以以身作则,与长辈、邻居、朋友保持友好的关系,告诉孩子人生来就是群体动物,而群体需要协作而不是敌意。比如,要想让其他小朋友喜欢自己,就要友好、团结,这样才能赢得小朋友的青睐。

2.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孩子

当孩子不够自控的时候,父母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温和而坚定地引导孩子:这是不对的,是不允许的。温和地告诉孩子这些道理,但要明确指出错误,孩子就会知道为什么不对,就会慢慢控制自己。

3.让孩子变成内心强大的人

比如,孩子喜欢打人,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除了打人,还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或者好好说话,或者用良好的行为,就可以解决了。一旦孩子懂得这些道理,自然就不会再选择攻击行为去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慢慢成长,一旦发现孩子细微的进步,应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受到爱,从而强大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