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孩子成长路上的阴影
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着家庭冷暴力,不用棍子打、不体罚,而是采用嘲笑、讽刺、冷漠等方式,这将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成长。许多孩子在物质上是富裕的,而在精神上却是不快乐的。除了学习剥夺了他们部分快乐时光之外,家庭冷暴力也会让孩子陷入消极情绪中。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采取冷暴力的方式:对孩子态度冷漠,经常不搭理;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常常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家庭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它的表现形式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导致孩子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对孩子冷眼相对、不理不睬。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冷暴力会令孩子的成长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有时候,父母因为感情失和也会爆发冷战,这时孩子作为第三者往往会成为冷暴力的受害者。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别来烦我”“你跟你妈妈一样,都不是省油的灯”,以此来打发孩子,结果无意中伤害了孩子。尤其是单亲家庭,父母疏于与孩子亲情沟通,有的父母由于感情的失败而自暴自弃,夜不归宿,即便回到家,也不怎么和孩子说话,虽然同处一个家中,却好像陌生人一样,这样的家庭暴力是极其明显的。
心理学家认为,尽管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父母所有的决定都是为孩子好,并不是有意伤害孩子,但最后的结果并不会尽如父母所想。面对冷暴力,孩子未必可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被这种暴力伤害得更深。
当然,杜绝冷暴力最好的方法是良好地沟通,只有亲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父母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有耐心,讲究教育方法,不能随意对孩子使用冷暴力。
小士贴
1.欣赏孩子的长处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并不像父母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尽管有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差,但他可能比较自律,可能有正义感,然而,父母从未欣赏过孩子的优点,只是一味地给孩子提要求。实际上,指责并不能让孩子进步,父母应多些温暖的笑脸和贴心的鼓励,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2.了解孩子
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用平等的沟通代替冷暴力;平时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及时鼓励孩子好的改变,对孩子的缺点和弱点,需要就事论事,多引导、多帮助。
3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
父母需要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在有矛盾时作主动、坦诚的沟通,将矛盾有效化解。毕竟积极的沟通方式不但有益于感情交流,同时有利于心理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倾诉对象,父母应该对孩子敞开心扉,只有父母对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孩子才会对父母说真心话、说内心话。假如父母总是对孩子实施冷暴力,那孩子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如自闭症之类的。
4.避免用消极情绪对待孩子
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当看到孩子没有按照他们设计的模式发展时,他们就会着急了。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拿出成绩了,一旦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父母就会拉下脸来。若孩子在很长时间内看不到父母的笑脸,长此以往,会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好好反思,即便孩子表现不好,也不要一味地去责怪,而需要试着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便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对孩子也要鼓励大于指责,用关爱的语言感化孩子。
5.父母的期望需要契合孩子的发展水平
父母的期望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另外,父母的期望需要全面一点,不能只局限在学习上,也要顾及性格,比如,期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善于与人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