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拖延,鼓励他行动起来

孩子喜欢拖延,鼓励他行动起来

“最后通牒效应”启示我们:设定最后期限,你的效率会更高。许多孩子都有做事拖沓的习惯,他们常常会因为贪玩而误了作业,父母问他原因,他还会搬出很多借口。其实,孩子有这样的习惯对他的未来是相当不利的,习惯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他做事的效率和风格,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个小小的习惯有可能会带来一生的阻碍。

中午,林妈妈打电话回家,问小虎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小虎兴奋地告诉妈妈“马上就写完了”。可是,晚上妈妈回家了,小虎不好意思地跟妈妈说:“我下午多看了一会儿电视,作业没有写完,但没有多少了,明天玩了回来也可以写的。”妈妈太了解小虎了,明天回来他也会说累了不想写,因此,妈妈很生气:“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你都向妈妈作了保证,今天的作业必须写完,不能拖到明天,既然你今天的事情没有做完,那么晚上继续写,你可以拒绝、不写,那么明天去公园的计划就取消。”看着妈妈这样严厉,小虎晚上加班写完了作业,第二天妈妈也兑现承诺带他去了公园。

从这一次之后,小虎就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拖沓,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做完,否则就会影响到明天的事情。其实,早在以前,妈妈就意识到了小虎的坏习惯,那就是做事喜欢拖拖拉拉,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他就找借口。林妈妈觉得这样的习惯很不好,于是,趁此机会,她采取最严厉的方式让小虎改掉了坏习惯。现在,小虎每天都会把该写完的作业做完,假期的时候,还会提前写完作业,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玩耍了。不仅如此,小虎还成了爸爸和妈妈的监督者,当爸爸和妈妈宣布今天要完成哪些事情后,如果他们没有完成,小虎就会搬出妈妈的理论来监督他们。在监督爸爸妈妈的过程中,小虎也明白了“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有时候也会克制自己的惰性和贪玩心理,他把那句名言贴在自己的房间,以此来勉励自己。

孩子为什么做事拖沓?为什么不能主动规划本来属于自己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父母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了,孩子形成了依赖性,由此养成做事拖沓的习惯。而且,根据孩子以往的经验,一旦自己做不好事情,身边总有父母急着帮忙,这时孩子们就索性说:“我就是不会做,所以你全部替我做了吧。”

小士贴

1.短时间训练

给孩子一分钟,让他做题、写汉字、写数字,通过这些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令其懂得珍惜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妨渐渐地通过奖励积分制度引导孩子参与,毕竟孩子最初会有些兴趣,后面玩就不新鲜了,给孩子设定挑战小目标,可以激励他不断尝试。

2.别催促,多表扬

当孩子做事磨蹭的时候,许多父母喜欢不断催促,结果越催孩子动作越慢。反之,如果父母表扬孩子,他的做事速度就会提升。事实上,父母应该多表扬,少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适当地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3.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时间

许多父母习惯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当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面对其他的诸如英语培训、奥数培训等。这时孩子也会感觉到,只要自己有空闲时间,父母就会安排任务。那孩子在做作业时就会边写边玩,这样就会拖很长时间。

4.训练生活习惯

父母应该给孩子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和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的速度快,在比赛之前教孩子怎么穿,如此循序渐进地训练。在比赛时,父母可以故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赢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做事迅速的习惯。

5.让自然后果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做事经常磨蹭、拖拉,什么时候都需要父母催促,那父母可以试着不去理会这样的情况。既然他喜欢睡懒觉,就让他睡好了。本来幼小的孩子自尊心就很强,如果他因为睡懒觉而迟到了,被老师当堂批评,自然会感到很羞愧。时间长了,他也就改变了拖拉的坏习惯。

孩子做事情拖拉或者磨蹭,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到不应有的干扰、因问题难以解决而犯愁犹豫,这都可能造成孩子拖拉、磨蹭。生气不如动心,父母花心思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就能改掉孩子拖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