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得到纠正

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得到纠正

有些父母觉得“我家孩子最棒”,如果不停地表扬孩子,他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育出来的。而教育既包括表扬又包括批评,父母若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错误行为,绝不能任其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要给予相应的教育,尤其是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适当的批评可以使孩子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

如果父母总是采取毫无原则地表扬、一点儿也不批评的教育方式,就会让孩子逐渐养成只听得惯表扬、无法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尽管如今的教育理念要求对孩子以赏识教育为主,然而,批评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片面地夸孩子,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不问是非、毫无原则地滥用表扬,张口就是“你真棒”“你真优秀”,那即便是批评,也只会是轻微地说几句,而根本无法触及孩子的“痛处”。

有一次,妈妈带着楠楠一起去朋友家里,正好朋友家的孩子跟楠楠年纪相仿。大人们愉快地聊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但是,没过过久,妈妈就听到了楠楠的哭声,两个大人走过去看个究竟,原来楠楠喜欢上了别人的飞机模具,非要抢过来玩,抢不过就哭了起来。朋友上前去对着自己孩子批评了几句,拿过玩具递给楠楠,楠楠不哭了,而朋友的孩子却哭了起来。最后,直到妈妈承诺给楠楠买一模一样的玩具,他才罢手。

其实,平时妈妈也发现了楠楠喜欢抢东西这一特点。有时候他去小区里玩,虽然自己手里也拿着刚买的玩具枪,但看到别人手上有更新款的玩具,楠楠便会直接冲过去抢。妈妈觉得,在楠楠看来好像东西都是别人的好。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时,他们就会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也是自己的,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拿走,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会霸占为己有。孩子因自我意识而抢东西,这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是,父母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一方面需要了解孩子的这一成长规律,另一方面也需要适当批评孩子,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当孩子第一次抢别人的东西时,父母就应该及时教育,这样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孩子不良的行为纠正过来,同时可以防止孩子在多次重复这种行为之后避免坏习惯的固化。

教育必须是表扬和批评两种方法相互配合的过程,在主要方法上应该多赏识、表扬、鼓励孩子,但是好孩子并不完全是夸出来的,适当的批评会有效改正孩子的错误行为。那些毫无原则的表扬不利于孩子成长,很容易导致孩子不辨是非、心理承受能力低。

生活中,习惯表扬孩子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如此一来,他们很容易形成自负的心理,看不见自己身上需要改进的地方。长时间如此,根本不利于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也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誉观。搜索一下最近几年的新闻,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完全听不得任何批评意见,一听见父母的批评就大发脾气,甚至跳楼自杀。这些都是因为父母在平时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没有让孩子养成听得惯批评的习惯,最终一句批评就击碎了孩子脆弱的心。

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正视自己的错误,学会自省反思。对于身上的错误行为,只有不断反思,才会让孩子完善自我,而批评的作用就是促使孩子反思。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一个孩子若不受一点儿批评,不遭遇一点儿挫折,没有受过一点儿委屈,那么他是难以成才的。批评的目的就是启发孩子,让他们明白如何做才能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同时,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也可以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做,并提供改正错误的具体方法。当然,最佳的方法还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作决定,父母只是侧重于批评启发。

小士贴

1.理解孩子的错误

孩子自身所接触的知识范围狭窄,有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他们会以为这是正确的,这可能他们是模仿同伴做出的行为,或是在某个场合观察学习的行为。当父母看见孩子错误的行为时,可以让孩子暂时冷静,然后再跟他说发生过的事情,并指出错误,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改正错误。

2.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父母批评孩子的目的在于让孩子知道在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该怎么样解决,而不只是让孩子知道不应该做什么。在批评过程中,父母可以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行为要求,并不断正面强化这些正确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这时千万不要用强迫或威胁的方法,否则只会导致反作用。

3.让孩子为错误负责

很多孩子在做错事情之后,会为自己找理由,“我没有做错什么”“我看到他们都在做,所以才做的”,不断地为自己错误行为辩解,以推卸自己错误行为的责任。父母在批评时,要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让孩子看到所造成的后果,明白自己应该负的责任,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来弥补一些损失。

4.告诉孩子哪些应该做

许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总会说“你不准做这个、不准做那个”,然而孩子都是叛逆的,父母越是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往往越是想做。所以,不妨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或者说怎么做才是对的。

5.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而非孩子本身

需要记住的是,父母批评孩子时应针对错误行为,而非孩子本身。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否定孩子这个人——“你很坏”“你总是给别人带来麻烦”,而仅仅需要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即可。

6.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失误

当父母批评完孩子之后,不妨告诉孩子,“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你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呢,尽可能减轻事情的损失,挽回一些”。不要着急把方法告诉给孩子,可以启发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