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之前,先反省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罗达说过,“当父母错了或违背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好习惯。”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父母毕竟只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时候会误解孩子,甚至伤害孩子。
其实,父母做错了事情不要紧,重要的是,一旦发现自己做错了,就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真诚地道歉。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在孩子面前认错的习惯,有的父母非但不会认错,反而会无理地斥责孩子,以批评孩子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妥当的。即便是父母做错,也要敢于认错,并向孩子真诚地道歉。
豆豆是班里出了名的小书法家,一手粉笔字写得特别好。一天,他帮助老师出黑板报,由于赶着完成任务,他忘记了打电话回家,妈妈也不知道这件事,在家里等得十分着急。正要出门寻找,孩子回来了,妈妈上前就是一顿指责,孩子也很生气,他说:“我在学校帮老师出黑板报,又没有出去玩。”妈妈意识到误会豆豆了,急忙说:“孩子,对不起,妈妈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你。”豆豆笑着开玩笑:“妈妈,我很宽宏大量的,原谅你了。”这句话把旁边的爸爸都逗乐了。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其实,父母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一个错误来掩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不断地掩饰,最后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如果父母真的做错了,就要真诚地向孩子说:“对不起。”父母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就是用行动告诉孩子,知错就改才是正确的选择。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了这些,就会以相同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人,从而奠定他良好的品质。
小士贴
1.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父母如果真的做错了,那就要给孩子真诚地道歉。如果愿意向孩子说声“对不起”,那么,不仅不会降低父母的身份,反而会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因为,家庭是孩子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以身作则的正面行为,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父母犯错了,就必须向孩子说明这件事错的原因、自己为什么做错了,这也是一种间接教育的方法。
父母应该以真诚的态度给孩子道歉,而不能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否则会让孩子觉得很失望。时间长了,如果孩子犯错了,他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而找借口。所以,父母犯了错,就要以真诚的态度向孩子道歉。父母对孩子道歉的时候,要态度诚恳,对任何一个错误,都不应该漫不经心。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博得孩子的信任。
2.及时道歉
有的父母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迟迟不肯向孩子道歉,企图以时间的拖延模糊自己的错误行为。其实,父母犯错是难以避免的,而犯错了必然会伤害到孩子和家人,还会让孩子产生怨恨,所以,父母既然做错了事情,就应及时地给孩子道歉,否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就难以弥补。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原谅,才能及时补救孩子的信任和友爱。
3.认错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认错道歉,这并不是表面功夫,还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如果父母在认错之后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改变,这种行为就会大大地伤害孩子,甚至比不道歉还伤害孩子的心。所以,父母自己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再犯相同或类似的错误,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自己改正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