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方式应保持一致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统一,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若父母双方难以形成统一的教育方式,就会使二人的教育同时被弱化,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也会混乱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孩子小时候不知道该听谁的,长大后却可能谁的都不听了,他已经厌倦了那种不同教育思想的争执。这样的孩子做事时往往会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另外,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还极有可能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为有可能父母二人的教育方式都是有所欠缺的,如溺爱与棍棒教育。孩子面对不同的教育,很可能沾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继而影响他一生。
妈妈在学习上很注意引导孩子,从小就教导孩子要知礼仪。在老师的建议下,孩子很小就学了《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是个出了名的乖孩子,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透露着大人的影子,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也绝对算是一个既聪明懂事又会学习的好孩子。
可是,爸爸并不同意妈妈的这一教育方式,他据理力争:“这样做事墨守成规是不可取的,应该培养孩子创新的能力。”于是,爸爸鼓励孩子要多坚持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能随波逐流,要有创新精神,即使老师批评了也没有关系。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冲突,两个人经常争论,有时候还会发生争吵。
心理学家认为,在家庭里,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母之间存在着分歧的意见,经常会出现种种矛盾,而这种情况,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父母之间如果存在着教育分歧,并常常把这样的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就很容易损伤父母的权威性,继而影响父母的教育效果。
小士贴
1.让孩子自己选择
当父母的教育思想不一致的时候,可以听听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作出选择。当然,让孩子自己选择,并不是把矛盾推给孩子,而是通过孩子的选择来避免分歧的教育。另外,让孩子选择,有利于教育方法能够成功地在孩子身上实施,因为不管你的教育思想有多先进,它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接受。一些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是没有效果的,而且孩子的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就有所差别。这里并不是说孩子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而是建议父母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协商出适合孩子特点、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的教育方式。
2.多涉猎一些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而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需要和谐的家庭教育为基础,不能光靠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教育,而是需要父母二人的共同努力。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要统一,口径要一致,多沟通商量,对一些不懂的地方,要善于向有关教育专家请教,或者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知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科学的认识。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学一些科学的知识,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
3.父母要“统一战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意见会有分歧,这时候,双方都认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对的,而对方那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并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出发,每次在需要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因为看不惯对方的做法而与对方产生争执。这样,就会让孩子在观念上产生混乱,是非价值判断混乱,不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做。而且,父母的教育思想若长期不一致,双方就会互相指责,继而发生争吵,这样会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也给孩子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父母要统一教育思想,通过商量的方式来沟通,尽量使彼此的意见达成一致。
4.切忌当着孩子的面为教育分歧而争吵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另一方,否则会让对方感觉丢面子,容易发生争吵,而且被批评的那一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会受影响,由此,其教育力度也会减弱。这时候,父母双方都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先避开孩子,两人共同协商出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由于教育方法不当而伤害了孩子,应当及时向孩子真诚地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