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批评

孩子的成长需要适当的批评

现代教育崇尚的是赏识教育,原因在于在过往的教育历史中,父母太多不注重方法的批评给孩子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乃至于许多孩子在成年后回忆起父母当年的批评仍感觉心有余悸。于是,赏识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潮流,即要求父母尽可能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尊重,通过耐心去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这也是大部分父母正在采取的教育方式。

难道,孩子的成长过程就不需要批评了吗?

确实,表扬可以让孩子更有自信。孩子是需要表扬的,毕竟孩子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对他们来说,身边的一切都是非常陌生的,对于这个世界以及周围的人和事,他们的认知是一片空白,假如父母不鼓励孩子去接触和探索,他们是不会主动去接触的,时间长了,他们对这个世界也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这样看来,孩子确实需要表扬,但这并非要求父母一味地给予孩子表扬,假如孩子做错了事情,那就应该给出相应的批评,只是父母要讲究批评的方式和方法,而不应用非常严厉的语气去教育孩子。对此,父母可以用委婉含蓄的语气去教育孩子。

孩子的三观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通过平时的待人接物、生活学习。尤其是儿童时期,孩子的许多习惯都是在这一阶段养成的,他所养成的习惯是好是坏,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发展。一旦孩子沾染上一些坏习惯,父母就需要及时批评,通过合适的批评让孩子改正坏习惯,这对孩子的未来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于孩子,父母并不是时刻陪伴的,就父母本身而言,自己有工作、有生活,可能对孩子的关注并不是每时每刻的,总有疏忽的时候。而且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他并不只是待在家里,他还要与外界进行频繁的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行为极有可能是不规范的。对于父母来说,在这时是需要批评的,否则孩子就很容易把这个不好的行为带到成年。

小伟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备受宠爱,虽然他看起来聪明伶俐、漂亮可爱,但脾气相当霸道。由于爷爷奶奶总是顺着他的意愿,在家里稍有不满意的地方他就哭闹。他习惯一边玩玩具一边吃饭,总是会耽搁很长的时间,妈妈希望通过批评教育改掉小伟身上的坏毛病。

有一次,小伟在吃饭时又玩玩具,当妈妈说“我要拿走你的玩具”,小伟就哇哇大哭。妈妈对小伟进行了批评教育,告诉他:“我们大家都在吃饭,你却玩玩具,等我们吃完了,你才开始吃饭,你知不知道妈妈收拾起来挺麻烦呢?吃饭就专心吃饭,玩就专心玩。”小伟继续哭,发现妈妈不再理他,自己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怯生生地说:“妈妈,我要吃饭。”

以后的几天,到了吃饭时间,小伟就主动跟妈妈说把玩具收起来。而他再也没有哭闹过,每次都乖乖地吃饭。

尽管教育孩子应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孩子也喜欢听表扬的话,而且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听不得一点批评,但正因如此,父母在正面教育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对孩子适当进行批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子的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孩子做了好事,父母就要尽可能地表扬他,这对孩子内心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可以增加他的自信心。不过,孩子免不了犯错,因此,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只有适当地批评教育,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孩子犯了错,适当的批评不会对他的心灵有打击,他会感到自己做错了,下次也就不会再这样做了。

小士贴

1.适当的批评可以改掉孩子的缺点

父母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不足,自己的缺点有什么,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尽可能避免缺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成长。

2.让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生活中,父母适当的批评可以让孩子知道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摔坏了东西要赔偿,因为孩子的过错会给其他人带来麻烦。通过适当的批评,让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3.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

适当的批评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当批评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抓住适当的时间和环境,讲清楚道理,让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