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孩子的努力
日常生活中,父母表扬孩子时通常会怎么说呢?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宝贝,你真听话”“你真的好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是父母潜意识里习惯肯定孩子的结果而忽略了努力过程的表现。父母总是在问,为什么明明表扬了孩子,但孩子依然不听话。其实,孩子希望得到肯定的是自己的努力,而非只是成果,别以为父母表扬孩子懂事他们就会变得乖巧,不太合适的表扬,只会让孩子更加调皮。只有恰到好处的表扬,才能培养出努力且自信满满的孩子。
为什么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当孩子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所希望的是自己的付出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哪怕事情的结果不是那么如意,起码自己也付出了汗水和努力,这本身就值得表扬。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往往一眼看过去的就是结果,事情没做好,便是一顿劈头盖脸的骂,这样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去做事情。
周末,妈妈在家里做饼干,孩子嚷着说:“妈妈,我也想学,你教教我。”妈妈刚开始很有耐心:“好呀,我给你面粉,你就帮我揉面好了。”孩子洗干净了手,帮忙揉起了面,妈妈去隔壁屋准备材料去了。孩子按照妈妈交给自己的方法揉面,揉着揉着,玩性大发,把面团弄成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形状,玩得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儿,妈妈过来了,看到面一团糟立即生气了:“你怎么搞的,我不是让你揉面吗?你怎么玩上了,你看你,一点儿忙也帮不上,做一点点事情都做不好,这完全是帮倒忙,我看这饼干是做不出来了。”说完,叹了一口气。
这时爸爸回来了,一问就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看见红着眼眶的孩子,他说:“其实,孩子主动提出帮忙,这是值得表扬的,我们应该看到他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面可以再重新揉,这有什么困难的!”听到爸爸的话,孩子眼睛亮了,他赶紧跑到厨房拿了一袋面粉出来,说:“妈妈,别生气,我重新帮你揉面,我再也不捣乱了。”听了这话,妈妈也忍俊不禁,摸着孩子的头说:“真乖。”
案例中,智慧的爸爸赏识的是孩子的出发点及努力,而并不那么在意结果。毕竟孩子天性就喜欢玩,当他们在做一些事情时难免会忘记初衷,改由玩耍的方式,这时父母不能一看见结果不行就开骂,而应肯定孩子的努力,这样孩子才会感觉备受鼓舞,积极性不受打击。当他下一次想要做事情时,也会有积极性参与。
东东平时学习很认真,但可能天资不是很聪慧,虽然他每天学习到很晚,但成绩依然处于中等水平,这令父母感到很生气。每次考试回来,父母刚开始都是笑颜满面:“宝贝,这次考了多少分呀?”一旦东东的成绩令他们失望,妈妈便会大声斥责:“你怎么学习的,天天看你都在学习,结果整了这么几分,你真的是笨啊,你看别人怎么考了那么优秀的成绩,不知道你天天脑袋瓜里装的是什么!难道是浆糊吗?”听到妈妈口无遮拦的话,东东伤心得哭起来,自己也想把成绩提升起来,但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这又谈何容易。
其实,孩子已经尽可能地在努力学习,只是暂时没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导致成绩没有进步。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首先应该做的不是批评孩子成绩不好,而是肯定孩子学习的态度,同时帮助孩子找到正确学习的方法。一旦孩子找回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他的成绩自然就提升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重孩子做事的过程,而非结果。当然,结果也是重要的,但是,孩子是否认真在做这件事,是否有努力,这是需要父母认真观察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做完这件事,才会有信心去接受更多的挑战。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事没成功就一顿批评,孩子所需要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
小士贴
1.别为了表扬而表扬
许多“教子方”里经常说要表扬孩子。于是,大部分父母开口就是“真乖、好听话、你真棒”。在父母的观念里,认为只要这样表扬,孩子就会真的变得很乖、听话、懂事。但是,这样为了表扬而表扬的方式,往往导致孩子没有变乖,反而变得不懂事。一旦表扬消失了,孩子就不会主动去做事了。
2.寻找孩子的内在动力
当孩子真正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支撑他们的往往是内部动力,只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这件事情是有趣的,他们才会真正变得热情起来。为了表扬而表扬会抹杀孩子成长的动力,把原本属于孩子内部动力的行为转化为需要外部刺激才能运作的行为。当父母没有及时回应的时候,孩子就不再主动做事了。如果父母滥用表扬,这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做一件事的目的就是得到夸奖,那他们本身对事情的兴趣就会消失了。
3.看到孩子的努力
父母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一味表扬孩子的能力,否则很容易导致孩子过度自负或将精力集中到竞争关系上面。比如,当孩子获得了好成绩时,父母可以说:“你这次考得不错,一定要继续努力。”这样孩子就不会把成绩不好归结为能力问题,即使遇到考试失利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大的挫败感,因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实现目标。
4.表扬要适度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这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避免受到来自他人的评价性表扬的压力干扰。他们会感觉到,父母喜欢自己的努力,也能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生活中,这样的孩子有勇气追求目标,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与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