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怎么越来越“失控”了
孩子的情绪怎么越来越“失控”了
在情商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巧妙地化解自己的心理危机,让各种烦恼抑郁烟消云散。事实也证明,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生活幸福美满之人,大多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反,如果一个人总是被自己的情绪左右,那么就很容易沉溺于自己的坏情绪中无法自拔。
对于孩子来说,情绪问题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浩浩就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孩子,别看他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可是一有不称心的事情就会哭鼻子。平时,浩浩经常会和同学吵架,还经常和爸爸妈妈闹情绪。最近一段时间,浩浩的“情绪化”表现得尤为突出,甚至连他的爸爸妈妈都无法忍受了。
生活中的浩浩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爸爸妈妈怎么阻挠,都无济于事;而浩浩不想做的事情,无论爸爸妈妈如何劝导,都起不到一点儿效果。比如上个周末,浩浩想要买一把吉它,爸爸妈妈一时没有答应,他就气得倒在地上,又哭又闹,弄得爸爸妈妈手足无措。还有一次,浩浩因为考试得了100分高兴得又唱又跳,爸爸无意中的一句话刺激到了他,他马上就气得乱摔东西,还大声地哭闹。爸爸妈妈都为浩浩感到苦恼,他们觉得浩浩比女孩子更情绪化。
学习中浩浩同样表现得十分情绪化,比如他对语文很有兴趣,就整天抱着语文课本又读又记;他对英语没什么兴趣,就把英语课本“冷藏”起来,连英语作业都不想做。正因为如此,浩浩才严重偏科,可是任凭父母和老师怎么劝诫,他就是不听,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学习……
爸爸妈妈开始为浩浩的情绪化行为而担忧了,他们发现浩浩越来越不喜欢说话,总是一副很忧郁或者心事重重的样子,还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有时候爸爸妈妈关切地询问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总是十分不耐烦地朝爸爸妈妈大吼道:“我没事,你们不要总是问我这,问我那!”
浩浩到底怎么了呢?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进入了叛逆的青春期?爸爸妈妈整天都为这些问题而苦恼。
生活中,像浩浩这样“情绪化”的孩子还有很多。孩子的情绪往往是最真实的,他们也和大人一样,用喜怒哀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化的行为,一般是由于自己的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使孩子的表情、声调、行为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各种情绪化的行为,比如乱发脾气、耍小性子等。
孩子一旦被自己的情绪所俘虏,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还会影响到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为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和引导。
让我们来看看洋洋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
洋洋今年刚刚4岁,爸爸妈妈把他送进幼儿园的第一天,他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又哭又闹,让幼儿园的老师不知道如何是好。
爸爸妈妈以为洋洋哭闹是由于到了陌生的环境,等他习惯了幼儿园的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的。可是,洋洋进入幼儿园已经有一段时日了,仍然表现得十分情绪化。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洋洋的父母,洋洋在幼儿园里总是表现得十分情绪化,平时喜欢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有别的小朋友主动找洋洋玩耍,他也会表现得神情紧张。一旦游戏进行得不顺利,他就会大发脾气,有时候还会动手打别的小朋友,为此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爱和他一起玩儿。
听完老师的讲述,爸爸妈妈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决定改变洋洋的情绪化行为。经过一番商量,爸爸妈妈有了自己的“对策”。
每天洋洋放学回家,他们开始主动和洋洋交流,比如询问洋洋在学校的情况,鼓励他把自己一天的经历说出来等。只要洋洋能够说清楚,爸爸妈妈都不会吝惜自己的掌声和赞赏。每个周末,爸爸妈妈还会带洋洋到附近的公园里玩耍,让他有机会和更多的小朋友接触……渐渐地,洋洋变得开朗起来,也不经常闹情绪了。爸爸妈妈也感到十分欣慰,他们渐渐也明白,孩子的情绪化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做父母的是否用心。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一些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如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往往会与成功擦肩而过,造成许多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控制自我情绪、理性支配自身行为的习惯。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要从约束孩子的外在行为开始,逐渐转化为孩子自觉地控制情绪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情商指数。
不过,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时,也不可以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否则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改正孩子的情绪行为呢?
1.父母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永远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样,父母的愤怒情绪会让孩子的愤怒持续发酵,并且迅速扩大。为了避免孩子的情绪失控,父母首先应该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说话要平静、温和,切记大呼小叫,拳脚相加。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引导孩子的行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2.冷静处理孩子的失控情绪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情绪失控,那么父母可以暂时离开,让孩子自己待在房间里,好好冷静一会儿。父母千万不要“妄想”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处理问题,这样只会让事态更加糟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予理睬,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与孩子沟通、交流,并且让孩子自己计划在未来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行为。
3.让孩子学会“反省”
父母可以找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一次,告诉孩子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行为失控或者口不择言。同时,也要预先让孩子知道,当他下次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会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个人好好地反省。如果孩子不听话,拒绝执行父母的指令,那么他将受到应有“惩罚”——丧失一天的休闲娱乐时间,不能看电视、打电话或者和朋友玩耍。
4.让孩子学会预防情绪失控
当然,父母还有必要帮助孩子制定一个“生气控制计划”:当孩子感觉自己想要发怒,或者情绪失控的时候,父母可以允许孩子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去外面踢足球,或者洗一个热水澡,等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