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
允许孩子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有的时候,孩子沉浸在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中,并且由于年龄较小,还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判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还能够使孩子的探索精神得到增强,情商也会随之提高。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正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才慢慢成长起来的。他们不断犯错,不断地在错误中学习。这便是孩子获得经验的一种方式。
阳光明媚的一天早晨,爸爸带着6岁的儿子小安在自家的草坪上劳动。爸爸要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将草坪弄得更整齐一些,而小安就负责在一旁看爸爸是如何操作的。
父子俩才工作了一会儿,小安的妈妈突然叫了起来:“老公,接电话!”于是小安的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跑去屋里接电话了。这时,在一旁看热闹的小安看着草坪上停下来的割草机,心中产生一个疑问:“不知道用这个机器割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很快,小安就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将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开始学着爸爸的样子“劳动”起来。
几分钟之后,花圃上有好大一块地方被割草机夷为了平地,这可是爸爸花了好长时间弄出来的,让周围邻居们都羡慕不已的花圃啊!当爸爸接完电话回来,见到此番情况后,几乎快被气疯了。他冲小安大声吼道:“你都干了什么?”
小安知道自己犯错误了,默默地低下头,嘴唇微微颤抖着。
这时,妈妈听到爸爸的大吼声,也走了过来。她微笑着,径直走到小安身边,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以后让爸爸再把花圃弄得漂亮一些!”然后又对怒火中烧的丈夫说:“老公,你怎么可以发火呢?要知道,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在养花。”
就这样,一场风暴被妈妈制止了,小安也逃脱了被爸爸揍一顿的“厄运”。
如果孩子怀揣着一颗好奇心去看待、感受这个世界,而且他也拥有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那么他必然会犯错。而正因为好奇心所导致的错误,才让孩子对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在心理和智力上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相反,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不犯错,那么孩子的智力以及情商发展一定会受到限制。
尽管父母总喜欢用“听话”“不犯错”作为“好孩子”的评价标准,可是随着时代不断更新,科学不断发展,社会往往会更青睐那些不时“调皮捣蛋”“到处闯祸”的“淘气孩子”。正如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所说:“任何一个从事少年教育工作的人,到最后都会比较喜欢有时做点儿坏事、捣捣蛋的孩子,而不喜欢一直当‘好孩子’的孩子。”
允许孩子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并没有背离教育的宗旨,相反这是更符合现代教育的一种方法,对于培养孩子情商也很有效果。
早上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将一瓶水放在了妮妮的书包里,并且告诉妮妮:“口渴了就自己拿出来喝。”妮妮不停地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然后快快乐乐地去了学校。
下午妮妮放学回家,妈妈接过她的书包时,发现里面正在往外滴水。妈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妮妮喝了水之后,没有把瓶盖拧好。果然,当妈妈打开妮妮的书包一看,一瓶水几乎漏完了,书本都能拧出水来。
妈妈的火气一下子蹿起来,真想好好教训妮妮一顿,问她为什么不把瓶盖拧好。但妈妈努力克制住心中的怒火,然后对妮妮说:“女儿,过来,妈妈教你怎么把瓶盖拧好。”
第一次,妈妈故意没有将瓶盖拧紧,然后把瓶子倒过来,这时水从没有拧严的缝隙中流了出来。妈妈对妮妮说:“女儿,你看见了吗?你之前就是这样拧的盖子,所以水才从里面流了出来。现在妈妈再教你……”第二次,妈妈将瓶盖拧得严严实实,然后将瓶子倒立过来。妮妮欢呼:“水没有流出来。”
妈妈很认真地对妮妮说:“现在知道怎样拧好瓶盖了吗?”妮妮点了点头。
“那么,现在妮妮示范一次给妈妈看,好吗?”
“好啊!”妮妮尝试好几次,终于把瓶盖拧好了,“妈妈,是这样拧的吧?”
“是的,妮妮真聪明。”
从那以后,妮妮的书包再也没有被水浸湿过。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就像那些曾经迷过路的孩子,他们再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只有让孩子犯错,才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
现在,不管父母是否认可“允许孩子犯错”这种教育观点,至少应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去面对;至少应该明白,孩子偶尔犯下的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值得原谅的。如果父母面对犯错的孩子总是忍不住大声呵斥,或者已经举起了拳头的时候,不妨在心里默念一下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
那么,针对犯错的孩子,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呢?
1.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
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同事或者朋友犯错误的时候,总能够以一种委婉平和的态度去指正,生怕伤及对方的面子,让对方难以接受。可是在面对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的父母总是劈头盖脸一顿数落,或者直接对孩子动粗。同样是犯错误,为什么父母对大人和对孩子的态度却不一样呢?原因就是父母没有平等地对待孩子,没有把孩子放在和大人平等的位置上。因此,父母对孩子犯错误,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尊重孩子。对于孩子的错误,也应该以委婉平和的态度进行指正。
2.尝试其他沟通方式
有的父母不善于和孩子沟通,或者脾气比较暴躁,而有的孩子又很不听话,总会犯一些小错误。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父母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躁脾气,对孩子大喊大叫,或者对孩子进行“手头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够让孩子认识、反省自己的错误,还会让家长自己生一肚子怨气。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比如给孩子写便条,给孩子写一封信,利用一些教育故事来指正孩子的错误。
3.对孩子说“对不起”
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而应该反省自己的过错,要先将自己那部分责任承担起来。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对不起,爸爸妈妈也有责任,爸爸妈妈事先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做成这样!”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就会感激父母对自己的体谅,就会更加努力地把事情做好,也不会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而畏首畏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