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的自信

用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的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代表着他的自我认知程度和自我肯定意识的强弱,这也是体现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年幼的孩子,赏识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批评指责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有这样一种说法:西方是“拇指文化”,专拣孩子的优点,竖起大拇指表扬:东方则是“食指文化”,专挑孩子的毛病,伸出食指指责。这说明我们有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时常采用批评指责的方式,十分吝啬于对孩子的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信,其潜能的发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

我国著名的赏识教育家周宏在教育女儿的多年实践和研究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的教育方法,那就是经常对孩子竖起大拇指。

周宏的女儿周婷婷在1岁半的时候,由于一次高烧打针造成了药毒性双耳失聪,直到3岁半的时候还不会说话。进入幼儿园之后,婷婷不能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游戏,因为她根本听不到别人说话。小小年纪的婷婷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在一些调皮捣蛋孩子的嘲笑与冷落中,她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害怕见到陌生的人。

周宏看到自己的女儿如此痛苦,他的心里也难过极了。他想找到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婷婷重新找回自信。事实也证明,周宏的确做到了。

婷婷在爸爸的教育下,取得了连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绩。她6岁的时候,就能认很多繁杂的汉字;10岁的时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科幻童话;11岁的时候得到“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婷婷的学习成绩也特别优异,前后有3次跳级的经历,原本要用12年才能读完的中小学课程,她只用了9年时间就读完了。16岁的时候,婷婷以“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17岁的时候荣获“全国自强模范”;后来,婷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并且获得了学士学位;几年后,她又被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并且在哈佛大学读博士学位……

周宏十分自豪地说,他曾经好几次给女儿测过智商,并没有一点儿“天才”或者神童的迹象,可是他通过一次次的鼓励和赏识,让女儿获得了傲人的成就,并且变得更加快乐和自信了。

赏识孩子,这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和信任,体现了对孩子的接纳和认可。每个人的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弱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对于还没有完善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孩子,父母的认可和赏识就是他们巨大的成长动力。因此,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用表扬的方式不断激发他们巨大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大力推行“拇指文化”,放弃“食指文化”,多表扬赏识孩子,少批评指责孩子。

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也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不可否认,赏识教育理念推行许多年以来,有很多父母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这就难以发挥出赏识教育应有的作用。赏识教育也要讲究艺术,让我看看萱儿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8岁的萱儿上小学三年级了,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出色。不过,萱儿的妈妈对她的期望很高,为了让萱儿表现得更优秀、情商更高,妈妈总喜欢对萱儿进行赏识教育。因为妈妈听早教专家说过,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

在家里,只要萱儿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只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情,或者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成绩,妈妈也要“抓住时机”不断地表扬、赞赏萱儿。平时,妈妈在和萱儿玩扑克或者下棋的时候,总是不露声色地输给她,然后热情地表扬萱儿:“你真是太棒了!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最能干的孩子!”妈妈的赏识都有一个原则,只要是萱儿爱听的,能够让萱儿高兴的话,她都毫不吝惜。

在妈妈的不断夸奖下,萱儿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可是时间长了,妈妈渐渐发现,只要萱儿做了什么事情,而没有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或者爸爸妈妈的表扬不能让萱儿满意,那么萱儿就会很不高兴,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更让妈妈始料未及的是,萱儿似乎已经习惯了被表扬,就算爸爸妈妈提出什么善意的批评或者意见,她也一点儿不愿接受。

记得有一次,妈妈发现萱儿有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就耐心地提醒她。可是妈妈的这一举动却惹怒了萱儿,她大声地冲妈妈吼道:“你哪里来的那么多废话!”气得妈妈一时无言以对。

后来,妈妈才知道,萱儿不仅在家里如此,在学校里也是一样。有时明明是她自己粗心大意做错了题,老师好心给她讲解,可是她却反应激烈,总说自己没有错。如果老师说话重一点儿,她马上就会哭鼻子了。

培养孩子自信的关键,就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一切。父母的赏识犹如温暖的阳光,能够融解孩子心中的冰山,给孩子无穷的力量。看看古今中外那些卓有成就的人,他们获取成功的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他们小时候,经常被父母称赞、赏识。他们的童年总不缺少“你很棒”“你很聪明”“你将来一定有出息”这样的话语。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时常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认可和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之处,让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得到满足。但是,父母的表扬要实事求是、要发自内心,并且要及时而具体、准确,这样的表扬才能真正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才能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

1.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可取之处

孩子的年龄较小,做事情可能并不完美,可是孩子总有一些可取之处值得父母表扬。比如孩子做事情的良好动机,甚至是孩子取得的一个小小的进步,这些都可以成为父母表扬孩子的地方。父母千万不要觉得这些小事情不值一提,其实正是由于这些微小的事情,孩子才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成功。因此,表扬孩子的这些成就,而不是总指责他们的不足和缺陷。这样才能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会产生更真实的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

2.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准确

如果父母的表扬是笼统、含糊的,那么并不能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只有那些具体、准确的表扬才能让孩子信服。比如孩子第一次扫地,但是扫得很不干净。如果父母只是夸奖孩子说“你真棒”,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因为能够扫地真捧还是扫得这么不干净的样子真捧。表扬要具体到孩子做了什么事、做得怎么样,比如说你今天的碗刷得很干净、你今天的被子叠得很整齐等。

3.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

一般情况下,孩子通过努力做了某事之后都有一种心理期待,期待成人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绩。这时如果成人没有及时地表扬和认可,孩子就会失望。等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此时若父母再表扬他们,对他们来说这时的表扬就大大地贬值了。因此,父母给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及时。

4.对孩子的表扬要发自内心

父母心口不一的表扬对孩子的激励作用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孩子第一次主动给父母倒水喝,结果不小心弄撒了水、打碎了杯子,有的父母可能会皱着眉头看着地上的杯子,并言不由衷地对孩子说一句:“你能给我倒水,不错!好好练琴去吧!”也许孩子从父母的语气和表情中读出了“你就知道给我献殷勤,好好的杯子打碎了多可惜,你还是好好练琴更重要”。这样心口不一的表扬就不是有效的表扬。

总之,赏识教育不是不加分析地对孩子乱表扬,而是要针对他们实际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具体、准确、及时、真诚地给予表扬,这样才能对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真正起到作用,从而提高孩子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