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你很棒”,却没有具体的夸奖

只说“你很棒”,却没有具体的夸奖

夸奖孩子,这可能是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方法。不过,对于夸奖的原则及程度,父母们却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因此出现了越夸越坏的结果。其实,对孩子的夸奖就像青霉素一样,父母一定不能够胡乱使用,而应该掌握好剂量、用药时间等。如果粗心大意,随便使用,只会引起孩子的过敏反应,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每天晚上,爸爸都会给7岁的儿子萌萌补习功课,这个习惯是从萌萌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始形成的。

刚刚进入小学的时候,萌萌一时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后来,爸爸帮萌萌补习功课,使萌萌渐渐进入了学习状态,一连好几次考试都得到了全班第一的名次。

这天晚上,爸爸照例给萌萌补习功课。萌萌把爸爸出的几道数学题都做对了,爸爸高兴地对萌萌说:“你太棒了!简直就是一位数学小天才!”夸奖之后,爸爸又出了几道更复杂的数学题,原本以为萌萌会更加努力去做,可是小家伙只看了一眼就大声喊道:“我不是什么数学小天才!我做不了这样的题!”

萌萌的激烈反应让爸爸大吃一惊,他想:“孩子受到夸奖之后,不是应该更加有信心地学习吗?为什么萌萌不想再做了呢?”问题的症结就出在爸爸的夸奖上。

爸爸用“数学小天才”来夸奖萌萌,会让萌萌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真的很了不起,正当小家伙满心欢喜的时候,爸爸又出了几道更复杂的数学题。如果萌萌的能力有限,做不了这些题目,那么自己还算什么数学小天才呢?爸爸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自然会让萌萌望而却步,她也不敢再做下去,因为不想破坏自己在爸爸心目中的数学小天才形象。

正因为如此,萌萌才反应激烈。这也说明,大人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技巧,那些夸大其词或者不适当的夸奖,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情商专家认为,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最好能够先了解孩子做事情的经过,然后把孩子的付出和努力看在眼里,这才是孩子最希望父母夸奖的。

比如,您的孩子把自己写好的作文拿给您欣赏,您就必须先认真地阅读一遍,在读懂了孩子文章的前提下,再对孩子说:“这篇文章的开头写得太好了,你能够想出这样一个典故来作为文章的开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文章中间的小故事写得生动详细,说明你是经过了仔细的观察和了解之后才动笔的;当然,结尾也写得很有深度,你肯定想了好久吧……”

父母这样来夸奖孩子,把孩子写作文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都一一说了出来,孩子的脸上自然会浮现出愉快自信的笑容。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理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父母在经过细心的观察和了解之后,再具体地说出孩子的表现与成就,是一种很好的夸奖孩子的方法。那么,除此之外,父母在夸奖孩子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夸奖具体,而不是夸奖全部

父母总是喜欢用“你真棒”这样的话语来夸奖孩子,当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吃饭、穿衣服、洗脸、上学的时候,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说“你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其实,父母总是这样笼统地夸奖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无所适从。因此,当孩子帮母亲拿来一条毛巾的时候,父母不要兴高采烈地对孩子说“你真棒”或者“你做得真好”,而应该具体地夸奖孩子“谢谢你帮妈妈拿来一条毛巾,妈妈很高兴”。孩子更容易接受这样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表扬,并且能够因此明白以后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努力。

2.夸奖努力,而不是夸奖聪明

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夸奖孩子“你真聪明!”——父母这样习惯性地评价,只会让孩子将聪明与好的成绩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因为自己的成绩较好而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他们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更容易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他们不想让自己出现与“聪明”不符合的情况。

3.夸奖事实,而不是夸奖人格

“好孩子”,像这样的评价就是典型的夸奖人格。也许父母总喜欢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无论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都夸奖孩子是“好孩子”。然而,“好”是一个十分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从小就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于孩子来说只会是一种压力。所以,建议父母不要把“好孩子”之类的语言,当成是一种万能的赞誉之词总是用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