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明白,要想获得尊重先要尊重他人
让孩子明白,要想获得尊重先要尊重他人
在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中,父母最应该让孩子学会的,就是如何尊重别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建立在真诚与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也就教会了孩子怎样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孩子以后踏入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别人表示出尊重,这对他的人缘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尊重他人,是高情商孩子必备的品质,也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个人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人们总会想方设法维护自尊。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往往太过注重自己,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这种现象在孩子中间最为常见。
有的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消费水平也会相应较高。当他们见到那些衣着打扮不如自己的同学时,就会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有时甚至还冷嘲热讽;还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经常会在其他同学面前不止一次地炫耀自己的分数,惹来同学的厌恶之情;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甚至不把父母放在眼里,对于长辈也缺乏基本的尊重。
星期天,妈妈带5岁的小涵去超市购物,没想到在半路上妈妈居然遇到了自己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那是一位很漂亮的阿姨,而且还是妈妈大学期间的好姐妹。
于是,在超市购物结束后,妈妈就和老同学去了一家餐厅吃饭,准备好好地叙叙旧。可是,当妈妈正和老同学聊得起劲的时候,小涵却在一旁不停地捣乱。也许是阿姨长得太漂亮了吧!小涵一会要阿姨抱他,一会儿又用手去摸阿姨的头发。妈妈觉得这样对老同学不尊重,于是当面制止小涵道:“乖乖,要听话,不要随便摸阿姨的头发。”
谁知道,小涵不但不听,还冲妈妈吐了吐舌头。老同学见了,捂着嘴偷笑:“小涵太可爱啦!”老同学的话音刚落,小涵居然朝着她吐起口水来了。
妈妈终于忍无可忍,从椅子上站起来,抓住小涵就是几耳光。最后怒气冲冲的小涵居然开口骂妈妈是“老妖怪”,让妈妈在老同学面前颜面丢尽。
孩子的道德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不知道尊重别人,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学会尊重,或者他们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这正是爸爸妈妈在教育上的缺失。只有被尊重的人才会尊重别人,而尊重他人就是对自己的尊重。为此,爸爸妈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这也是高情商孩子的必备素质。
一天下午,6岁的小丽和爸爸一起到公园里散步。当他们路过一个花坛的时候,看见一个说外地方言的阿姨,正在向一位伯伯问路。经常来这个公园玩耍的小丽,对于周围的街道都比较熟悉,她听到那位伯伯说错了,想要走过去纠正。这时爸爸却拦住小丽说:“现在还不行,我们应该尊重那位热心肠的伯伯,等伯伯离开了,我们再把正确的路线告诉那位阿姨吧!”小丽高兴地点了点头,看着那位伯伯开心地离开。小丽对爸爸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爸爸通过自己的行为,教会了小丽如何尊重他人。
俗话说:“不怕没有钱,就怕没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父母想要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就应该让他学会尊重别人的尊严。只有学会尊重别人,才是真正的尊重自己。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祝福,一句夸赞,甚至是默默无语,都可以为人们彼此的沟通与交往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编织一条情感的纽带,在相互尊重中传递出温暖与关爱,接受着祝福与帮助。
尊重他人,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品质。对此,情商专家也指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是孩子今后在社会上自立自强的关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很多“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喜欢随便给别人取外号、经常讥讽嘲笑别人;在家里不懂得主动与长辈打招呼;在学校里对老师不礼貌;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孩子这些行为也许只是盲目地模仿,或者出于顽皮的天性,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小小的举动,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会伤害别人的心灵。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关于“尊重别人”的小故事,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十分原始的部落,就在美国印第安保护区里。这个原始部落有一个特别的规定,那就是在集会时每个人都必须赤身裸体在一起活动。因为这个特别的习俗,让整个部落的人都受尽外人的白眼与嘲笑。可即便如此,部落里的人仍然不愿意废除这个习俗。
直到后来有一天,这个原始部落里突然瘟疫肆虐,有大半的族人都被感染了。族长和长老们经过商议决定,去邻近的城镇里请一位医生来帮助他们治疗,赶走这场可怕的瘟疫。可是,当求助的人来到医生面前时,医生却感到为难了。因为他知道那个部落的习俗。看着跪在地上的求助者,医生最终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勉强答应了下来。
部落里的人仿佛又看到了希望的降临,他们的眼睛也有了一丝光彩。为了迎接医生的到来,族长召开了紧急的会议。最后所有族人都一致同意,为了尊重这位医生,他们决定破例一次,穿上衣服与医生会面。
这天,部落里人都穿上了特别的衣服,有的人还专门打上了领带。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穿衣服,所以显得很不自然。他们聚集在教堂里,耐心地等待着医生的到来。终于,当悠扬的钟声响起的时候,医生缓缓走来了。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愣住了——包括医生本人。
原来,当这位医生背着沉重的药箱走进来时,身上居然一丝不挂!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原始部落与医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不管他们为了对方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都让人动容、让人感动。
父母在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中,总会为一些“问题”孩子而伤透脑筋。其实,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家庭教育中的失误,使学校和社会教育变得更加困难。孩子不尊重他人,可能是因为孩子没学会尊重别人,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没体验过被别人尊重,这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呢?
1.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父母想要孩子学会尊重他人,首先应该教育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的人。父母要让孩子做到尊敬长辈,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人,接待客人要礼貌热情,得到他人的帮助时要主动答谢,犯错的时候要向他人真诚地道歉,进门时要先敲门等。
2.父母要做尊重他人的榜样
父母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首先自己就应该做到尊重他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静坐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父母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更不应该诋毁别人,要做尊重他人的榜样。
3.让孩子记住别人的名字
如果有一个人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能够很轻松地叫出我们的名字,我们往往会感到很高兴。如果一个人记不住别人的名字,那就意味着他对别人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也谈不上尊重了。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记住陌生人的名字。
4.永远不要讥讽别人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讥讽别人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它会给对方的自尊心带来很大的伤害,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嘲笑、讽刺别人,这样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恶化。假如孩子真的很讨厌某个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减少和那个人的接触,但是不应该对其恶语中伤。
5.让孩子为自己的失礼行为负责
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惩,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由于一时冲动而做下了不尊重他人的事情,父母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他知道不尊重他人是不对的,并且还要因此付出一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