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成为家庭“小帮手”

鼓励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成为家庭“小帮手”

很多父母一心想要提高孩子的情商,可是却又不懂得给孩子创造一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比如当孩子想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父母总是一口拒绝,并且告诉孩子:“学习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这些家务事由父母来完成吧!”抱有这种想法的父母绝不占少数,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学习大过天,如果让孩子做家务,肯定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

根据一份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90%的独生子女从来或者很少做家务,孩子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大概只有0.2个小时(12分钟)。这的确是一组让人吃惊的数字。做家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可是它却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很少做家务呢?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父母将家务和学习看成一种矛盾,认为孩子做家务会影响学习,因此从来不要求孩子做家务;有的是由于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做家务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孩子有本事应该好好读书大学,将来做高贵的人,家务只要请钟点工做就行了,没有必要现在学着做;当然,最普遍的原因还是由于父母、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让孩子从小就享受“小公主”“小皇帝”的生活,大人都把孩子当成手心里的宝贝,怎么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呢?

娟娟的爸爸妈妈在她4岁的时候就离婚了,此后娟娟一直和妈妈一起生活。也许是由于妈妈心中充满了内疚,因此总想在生活方面给予娟娟最好的照顾。平时,妈妈把所有的家务活都干了,只要娟娟回家做好作业,其他什么也不用管。如今,娟娟已经在上小学六年级,可是她连整理床铺、洗衣服之类的小事都不会做。妈妈渐渐地为娟娟的将来担忧了。

有一天,妈妈在帮娟娟收拾床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娟娟的日记。妈妈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特别爱当妈妈的‘跟屁虫’,总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可是妈妈总嫌我碍手碍脚,每次都叫我到一边玩去。时间长了,我也不喜欢做家务了,就算妈妈叫我做我也不愿意去做,反正做了妈妈也会找出一大堆毛病,说我做得不够好……”看完娟娟的日记,妈妈开始反省自己在教育上的失误,她想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下午娟娟放学回家,妈妈故意说:“今天晚上要做好几道菜,妈妈实在忙不过来了,你能够帮助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吗?”

娟娟先是一愣,心想:“平时妈妈很少让我帮忙的,今天是怎么回事呢?”尽管心里充满了疑惑,可娟娟还是乐滋滋地答应了。她一边帮妈妈收拾餐桌、准备晚上的饭菜,一边和妈妈愉快地聊天。

自从有了那次愉快的体验,娟娟变得比以前勤快多了。妈妈也时不时地找娟娟来“帮忙”,慢慢地,娟娟学会了做很多家务,真的能够帮助妈妈了。

只要父母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想参与家庭事务”的愿望。这是孩子自主意识的体现,因为他们希望通过做一些事情来体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因此,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想做家务”的热情时,父母就应该大胆放手,给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就算孩子完成得不让人满意,父母也不要责怪或者埋怨,而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一步步走向自立和成熟的。当然,父母在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同时,也应该逐渐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他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庭做一些事情。

7岁的小朵特别能干,在学校里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她很喜欢劳动,不管是扫地,还是擦桌子,她都争着抢着去做。

在家里,爸爸妈妈也经常“放手”让小朵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让小朵往垃圾桶里扔垃圾、帮妈妈剥豆子等。渐渐地,小朵能做的家务越来越多,后来家里买菜的活几乎是她包了。每天放学回家,小朵都要从菜市场捎回一些家人喜欢吃的菜,为此爸爸妈妈还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小小采购员”呢!家里取奶的工作也是小朵的“分内之事”,自从家里订了牛奶,她每天都会按时从外面取回来,从来不需要爸爸妈妈操心。

小朵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如果外面下雨了,她会主动提醒妈妈,应该去阳台上收衣服啦;晚上睡觉之前,她会主动提出和爸爸一起去检查家里的门窗关好没有;每次出门她都会提醒父母:“不要忘记带钥匙,或者其他重要的东西……”

让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还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让孩子逐渐养成尊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这样的孩子不仅情商较高,长大后也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前途。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学会做家务、爱上做家务呢?

1.父母要有正确的态度

父母在鼓励孩子进行家务劳动的时候,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父母首先应该明白,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并不是为了减轻家长的劳动负担,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等品质,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让孩子把家务当成游戏来做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把家务当作游戏来做。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好强,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剥豆子比赛,看谁剥得又多又快。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故意“落败”,让孩子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做家务的热情;也可以偶尔“赢一次”,然后借机向孩子传授自己的“经验”。

3.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

父母应该对家庭劳动进行明确的分工,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应该做哪些家务,同时还可以帮助父母做哪些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意识。

4.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表扬

如果孩子能够认真负责地做完一件家务,那么父母就应该给孩子肯定和表扬,最好能够让所有家庭成员一起来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产生由衷的自豪感。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并且微笑着夸孩子“你做得真棒”,最好不要用金钱或者物质奖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