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要轻易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父母不要轻易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的确,每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选择可能无关紧要,有的选择却会影响人的一生!

父母在培养孩子情商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选择能力的培养,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缺乏最基本的选择能力,那么他将如何面对今后的人生呢?不懂得选择,就等于放弃了选择的权利,这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极其不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成天吵嚷着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可是却时常代替孩子作出选择,很少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不能决定自己的行为意志,也缺乏锻炼选择能力的机会,这样的孩子情商能高吗?

馨儿今年5岁了,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粉嘟嘟的小脸蛋,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呢!

妈妈看着自己的女儿这样漂亮可爱,决心要把她培养成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孩子。可是,馨儿似乎对唱歌跳舞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她更喜欢那些小男孩儿钟爱的运动,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等,甚至她还要求妈妈让她学习这方面的运动。不过,妈妈不认同馨儿的想法,认为那不是淑女应该学习的。于是,从馨儿2岁进幼儿园开始,妈妈就让她去各种舞蹈班、音乐班学习。

几年下来,馨儿除了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之外,其他什么也没学好。她的音乐和舞蹈才能平平,因为学习这些专业占用了大量时间,让馨儿的学习成绩也很一般。

对于馨儿来说,她的爱好并不是音乐和舞蹈,而是踢足球、打篮球,可是妈妈却忽视了馨儿自己的意愿,没有给她自主选择的机会,这不仅让馨儿失去了原来的快乐,也让父母背上了极大的负担。既然孩子有自己的爱好,父母就应该给他留出一定的生活空间,让他通过实践锻炼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否可行。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情商,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去做好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而想要让孩子的人格独立完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童年时期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并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负责任。父母应当从小就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比如,孩子大吵大闹时,让他在“继续吵闹”和“停止吵闹”中选择,相信不用几次,孩子就能知道“继续吵闹”没有用,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会选择用吵闹来要挟父母。

如果父母能够把选择的机会留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自信,也更有成就感,也更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当未来需要面对各种艰难的问题时,就能够作出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正确的决定。

邓亚萍是世界乒坛上的一位传奇女运动员,她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也离不开父亲当初对她的选择的支持和尊重。

邓亚萍的父亲是一名乒乓球教练,这让邓亚萍有机会早早地接触到乒乓球运动。平时,她总是看着父母打球、练球,渐渐地,她自己也迷上了乒乓球。

在邓亚萍5岁的时候,突然对父亲说:“爸爸,我也想像你那样打乒乓球……”听到女儿这样的要求,身为乒乓球教练的父亲却犹豫了起来,因为他深知这里面的辛苦,作为父亲,当然不忍心女儿作出这样的选择。

小亚萍似乎看出了父亲的担忧,安慰父亲说:“爸爸,你别担心,我不怕吃苦,我一定能够坚持下来的。”看着小亚萍坚定的眼神,父亲考虑片刻之后,还是郑重地点了点头,最终尊重了她的选择。

从那以后,小亚萍每天都会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去训练馆练球,风雨无阻。在父亲的鼓励、支持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小亚萍进步很快,不久便进入了郑州少年体校,专门学习乒乓球运动。

由于父亲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使邓亚萍从小就喜欢上了乒乓球;也由于父亲最终尊重和支持了她的选择,并且对她进行了正确的指导和鼓励,让她的球技有了很大的长进。通过多年的刻苦训练,邓亚萍终于进入她梦寐以求的国家乒乓球队,并且最终成为了世界乒坛上的一位传奇人物。

邓亚萍的父亲能够从女儿的角度思考孩子本身的素质和兴趣爱好,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女儿,并且最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这才培养出了日后的奥运冠军。

孩子终究有长大的一天,父母不可能永远跟在孩子身后,为他们作出一切的选择。如果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从未有过选择的经验,那么就很难使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这样一来,当孩子长大成人,走入社会之后,他们就会在各种选择面前左右为难,无法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自然也就不能稳步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了。正因为如此,父母才应该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孩子,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且能够表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试着去选择。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选择能力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供父母借鉴。

1.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

孩子的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进行教育和培养。父母可以时常给孩子创造一些选择的机会,比如晚餐吃什么、上街要买什么东西、选择哪门兴趣课等。这样就能够培养孩子的选择意识,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2.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

对孩子来说,自由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比是否吃到了汉堡、薯片更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际上这些表面的现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选择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真的去关注、理解,尊重孩子,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便是爱。因为很多情况下,孩子实际需要的是爱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是如此。

3.鼓励孩子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

当孩子面对机遇时,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参赛时就参赛,在赛事中积极表现,敢于挑战,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尝试未做过的事情,做错了也不要紧,只要去做就是一种成功。

4.理性对待孩子在选择时出现的偏差

当然,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各方面的经验都还不足,因此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这时候,父母也应该理性对待,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一次选择不当,就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利。

总之,父母在培养孩子情商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把自主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的选择中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增强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为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