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人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历练成长,为青年人奉献基层、服务群众、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曾经的如火岁月中,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以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做到“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

这种精神传承到了今天,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广大知识分子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组织部门如何把各方面优秀知识分子都集聚到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是需要社会各界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需要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推进人才工作、培养年轻干部时高度重视的问题。

呼应着这种时代的呼唤与群众的需要,江西省萍乡市主动对接江西省农科院,接收吴延寿、马吉平、徐俊、曹志斌、陈彦良等五名博士到乡镇挂职锻炼。一年的挂职时间,博士们抛开“博士”的光环,经常深入农业农村项目一线、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帮助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难题,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青春、挥洒了汗水。

萍乡市委高度重视博士挂职工作,把它当作加强对知识分子培养的一次探索。作为选人育人的责任部门,萍乡市委组织部将接纳和安排这五名博士的挂职锻炼作为培养青年人才、探索优秀知识分子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相互促进的一次重要实践。为此,组织部门在岗位安排、管理服务、人文关怀等各方面都给予了特殊的关心关注,真正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从任职到分工,把博士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锻炼成长;从工作到生活,对博士进行全过程、全天候跟踪培养关心;从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为博士施展才华搭建广阔平台。这一系列举措,为挂职博士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此一来,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俯下身子在农村大地上奉献青春与才华,红色的创业热土也为挂职锻炼的人才提供进一步成长的环境与土壤,最终实现了人才所能、地方所需、群众满意、事业有成的生动局面。

我们发现,博士到基层挂职,既是组织部门对人才培养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年轻知识分子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基层建功立业的一次生动实践。这五名博士在萍乡乡镇基层挂职的一年中,留下了宝贵的成长锻炼经验,也留下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挂职故事,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将其编辑成《淬炼——五名农业博士的乡镇挂职故事》一书,供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和知识分子参考。

本书编委会

2018年12月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