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思:万里之船成于罗盘
一年的挂职锻炼受到萍乡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重视和亲切关怀,没有他们的指点和悉心培养就没有现在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展示。从最初对工作的不熟悉到基本掌握要领,从融会贯通到带领他人一起解决问题,无论思想、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各级组织和部门的关怀和培养。成长的道路上,固然有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艰苦付出,但关键还在于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有舞台才能“唱戏”,有梯子才能登高。
这次挂职锻炼备受萍乡市委组织部和统战部的重视和关怀,萍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宁同志原来是我们省农科院的副院长,非常熟悉我们科研人员的情况,要求我们此次挂职要服务基层农业,深入了解基层,结合农村农业的实际来明确或修正我们的科研方向,破除闭门造车。萍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裴鸿卫明确提出在乡镇党委政府两边都要挂实职,在实际工作中实实在在地认识基层,避免流于形式。
不仅如此,萍乡市委组织部想尽办法让我们适应基层并快速成长,指定所在挂职乡镇党委书记作为我们的工作导师,为我们解疑答惑,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后顾之忧。还要求我们每天在微信工作群汇报当日的工作内容,时刻掌握动态。一年中除挂职博士见面会外,萍乡市委组织部组织三次会议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和心得体会,每次会议李宁部长和裴鸿卫部长都会出席,不仅倾听我们的成长,还时常结合自己的工作案例给我们指点迷津。看到我们每一次的变化,他们都很欣慰。

萍乡市委组织部召开挂职博士座谈会
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一次采用行动学习法召开的会议,所有挂职博士按县区分三组运用“鱼骨刺图法”开展流程,各组先摆出一个问题,再分解出若干问题,针对问题讨论出若干种解决方法,最后落实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法,从鱼头到鱼尾清晰地摆在小黑板上。小组讨论完后全体与会人员运用“六副眼镜法”集体点评,自由发言,这次别开生面的会议效果极佳,终身难忘。这次会议还邀请了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崔传鹏参加,具体指导我们的工作。每一次参会我都会仔细听,受益匪浅,都将各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快速提升自己,不知不觉中已将他们当成我基层工作的授业恩师。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次的具体工作中,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科科长陶凌莹都倾注了的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派出单位始终关注我们的动态,在我们挂职后新任院党委书记池泽新时常关切询问我们的工作情况,副院长张爱民也一直关注我们每天的工作进展,院党委办公室付出辛勤劳动,尤其党委办公室主任孙火喜经常教导我们如何开展基层工作和注意的细节,激励我们大胆工作,强调自身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行为。院党委先摸底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委托各挂职博士所在单位前来了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解决相关问题,我们水稻研究所前来慰问的是原书记罗林广、所长尹建华和副所长黎毛毛,他们仔细询问我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实地查看办公场所和宿舍,针对问题给予解决办法,让我倍感组织的温暖,最后向湘东区委常委、农工部长章礼军、麻山镇党委书记李波表达感谢,感谢对我工作的指导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安心基层。组织的亲切关怀更加激励我努力工作,施展自己所学为麻山发展助力。

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领导来麻山了解吴延寿工作和生活情况
来麻山后,萍乡市委农工部部长胡明东、湘东区委常委农工部部长章礼军、湘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石文兵都第一时间来亲切看望慰问,关心工作和生活情况,留下联系方式说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联系他们。石文兵部长还同镇党委书记李波前往我所在单位沟通交流,报告了我在麻山的工作情况并表达了感谢和合作愿望,最后还前往我家中进行慰问,对爱人的支持和理解表达感谢。湘东区各级组织和部门的深切关怀,除了感谢就是感动,更加激励我努力地工作。
在麻山工作期间,在业务工作上得到了湘东区各部门主要领导的悉心指导,区委农工部、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区扶贫办等几个对口部门因日常工作打交道较多,在一来二去的工作交往中让我熟悉并掌握了各领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方法,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攻坚克难的决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一年的挂职锻炼中,给予指点和帮助最多的还是朝夕相处的麻山镇全体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作为我工作导师的镇党委书记李波几乎每周利用晚上值班时间找我聊天,了解我的工作进展和生活适应情况,教我问题处理方法,每当我遇到难题感觉沮丧时,总能让我重新振作并投入工作中,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镇长陈康龙非常支持我的工作,遇到难以解决的难题,他都仔细倾听并以实际行动予以解决。副书记何为思、纪委书记谭敏、常务副镇长杨可为和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赖灵芝等对我投入麻山工作总是抱着理解和支持的态度,经常走入我办公室和宿舍了解我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让我如沐春风,感觉在麻山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一年的工作中,始终不忘各级组织的培养和重托,为不辜负江西省农科院和萍乡市共建科技合作的初衷,作为这次博士服务团的团长时常召集各位博士商讨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服务基层。一年中结合各项工作在农业科技服务上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一到麻山就开展调研,发现麻山老百姓水稻种植积极性不高,就利用自己身为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骨干成员的优势,在麻山建立示范基地,开展了50余个优质水稻品种的示范,承包给贫困户家庭种植,全程负责栽培技术指导,不仅让贫困户家庭收入增加,也让当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优质水稻的丰产。
湘东是水稻制种的大县,麻山镇也有1000多亩的水稻制种,为提高水稻制种产量,经常前往制种基地,察看苗情,现场传授水稻制种技术,同时搭建制种户与保险公司的桥梁,让制种户承受得起制种风险,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麻山实际情况撰写了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和规划。在看到当地种养水平不高时,积极联系国家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免费为种养大户开展现代种养技术培训,并在水稻营养与施肥、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等内容上亲自授课两场,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转变了他们思想,受到培训对象的一致称赞。
此外还经常带领镇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预防水稻病虫害。为提高土地收入,带领农业办公室同志积极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利用原单位人才资源优势,咨询相关专家,提供栽培技术要点,开展病虫害预警。2017年全镇推广冬种油菜2600多亩,创历史新高,亩增收达千元以上,主持推广的千亩油菜示范基地也被纳入湘东区油菜花节的分会场。
无论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是农业科技服务取得的成绩,都是组织培养的结果。没有各级组织的教育指引、平台搭建和坚强支撑,自己很难取得今天的成绩。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正是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在工作中压担子和如沐春风的关怀,才有自己一路成长。通过基层的磨练,自己在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锤炼,学会了与老百姓打交道,学会了处理琐碎而又具体的事务,学会了与各种对象一起工作,增强了工作底气。乡镇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扩大了视野,丰富了阅历,磨练了意志,培养了踏实的作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来基层工作一年了,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在即将离别之际,脑袋里一遍遍放映着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依依不舍之情涌上心头,在此没有华丽的语言和豪言壮语,只想表达感谢栽培之恩,乡镇挂职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值得一辈子去珍惜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