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良:洒下汗水 收获快乐

陈彦良:洒下汗水 收获快乐

◎萍乡日报社记者 龚婷

回顾一年的挂职经历,80后博士陈彦良这样总结:“累并快乐着。”

陈彦良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一名水产饲料营养学博士,自2017年5月到芦溪县南坑镇挂职锻炼,任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新农村建设和环卫一体化工作。

初到南坑时,陈彦良对农村工作知之甚少。从科研工作者到乡镇干部,这个角色转换跨度比较大。但陈彦良很快就进入了角色,适应了乡镇工作节奏,且在负责的领域干得有声有色。

陈彦良分管了新农村工作。这项工作覆盖了全镇12个村,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且之前从未接触过。因此,最初他常常忙得焦头烂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向同事虚心请教,并仔细阅读、学习新农村工作的相关文件和材料后,他逐渐梳理出一些想法,并付诸实践。截至2017年底,南坑镇21个新农村建设点已全部竣工并完成验收,芦南公路新农村风光带更是为南坑的“东大门”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妙泉村新农村点由原先的废旧石英堆场打造成了集产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泉丰广场,并引进了占地75亩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向全村范围展开,为妙泉村申报了芦溪县2018年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庄”示范点。他还结合镇情,在201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引入了“古窑文化”“傩文化”等元素,为南坑的新农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环卫工作方面,陈彦良加强调度,强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通过调度协调镇环卫所和村支两委,推行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行模式,做到“政府监督、市场运作”,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起草并签订了《南坑镇村、社、街道公共区域卫生保洁承包协议书》,使环卫工作市场化有据可依。今年2月又与5个偏远山村签订环卫市场化协议,实现了南坑镇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行全覆盖。通过经费包干、设备统购、人员统管、待遇提标、分级监督、常态考核等具体实施办法,全镇的环卫工作效果明显提升。此运行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同时,陈彦良积极参与镇里的绩效考核、精准扶贫和驻村等中心工作。南坑镇作为萍乡唯一一个江西省绩效考核试点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工作任重道远。陈彦良积极参与《萍乡市芦溪县南坑镇干部绩效管理考核工作方案》的拟定和修改工作。作为“新人”,他敢于说话,从方案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在扶贫工作中,他结对帮扶了3户贫困户,从开始和贫困户沟通需要带翻译,到后来经常电话聊天,他和贫困户的距离越来越近,感情也越来越深。通过物资慰问、节日走访以及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等形式,他帮扶的3户贫困户已全部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他挂点的兆佳村还获评2017年度“全国文明村”。

除了完成分管工作外,陈彦良还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为当地水产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开展项目申报,着力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他指导萍乡市平顺龙虾生态园成功申报了“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并通过与原单位对接,邀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所长韦启鹏研究员等一行来到南坑,从养殖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为当地种鹅养殖提供指导性建议和思路。

“从科研人员到乡镇干部,这一年里,有辛苦,更有收获。”陈彦良感慨地说:“能在基层做一点实事,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我觉得很开心。”

(刊登在2018年5月4日《萍乡日报》头版)

img

【链接:主人公名片】

陈彦良,男,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人,1986年1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2007年6月毕业于南昌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4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担任青年委员。江西省2015-2016年度从省外(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调控、饲料添加剂、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及技术服务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2篇。

2017年5月-2018年5月,萍乡市芦溪县挂职锻炼,任南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主要负责南坑镇新农村建设、环卫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