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思:百姓利益无小事

行与思:百姓利益无小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的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群众的执政基础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在以前做科学研究的时候,对这个方面体会不是太深,在一年的实际工作中使我深深明白了其中的奥义,我们很多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才得以开展,同样我们的方针政策都必须要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制定,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这些年老百姓的观念转变看,我们的老百姓对政府信任也日趋增加,各项方针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老百姓也非常拥护。但在方针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造成一小部分老百姓的不理解和部分利益分配不均匀等现象从而引发矛盾,基层乡镇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因此乡镇干部必须要直接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并且有能力化解这些问题。

在乡镇挂职锻炼一年,整体感觉较难处理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的诉求以及纠纷的调解工作,如果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政府形象的损害,严重的会酿成信访和社会群体事件。在这一年的乡镇工作中,我也接触并处理过几起诉求和纠纷,给我的体会就是处理这些诉求和纠纷时,一是要有积极的态度,二是秉持公正的决心。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耍无赖和耍蛮横的人,这些极端无理的要求甚至黑恶势力支撑的,闹到最后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因为农业办公室承担失地农民保险工作中的土地面积确认任务,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找到我的有好几起。我碰到的第一起上访事件就是由此问题引起的,那是2017年8月份的一天早晨将近8点钟的时候,我从食堂吃过早饭回到办公室,只看到走廊尽头聚集着十几个人,互相聊着天,心里想着这估计是找书记或者镇长的。我就径直走向办公室推开门,刚过一会儿他们就围拢过来,有人伸头看了看我门口上的牌子就说到:“这是副镇长,找他估计也行!”于是我的办公室很快就挤满了人,说话还挺凶。我哪里见过这阵势?我平复了一下自己,还是强行镇定自己,态度非常友好地说:“我刚来这里工作不久,萍乡话听得还是不太懂,你们这样吵也不是事情,让一个人跟我说一下情况,看我是否能帮到你们!”这十几位村民看我操着普通话,顿时安静下来。冷不防还有一位问我是哪里人,我如实回答,气氛缓解得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于是一位村民代表就说了情况,他们是一个村民小组的,因为征地拆迁占用了土地,全组必须要享受农民失地保险,今天必须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在我熟悉的范围内,我心里有底,仔细听完后就跟他们解释:“享受失地农民保险没有问题,但必须要符合条件。”然后就很耐心和仔细地解释了失地农民保险的政策,在说话的过程中我始终很注意自己的态度,慢慢的那几个说话很凶的也就平静下来。

“失地农民保险政策在我们镇才刚刚开始,可能工作还没有开展到你们村,不要听到什么就着急,能够享受的肯定不会漏掉,不符合政策的也是不可能享受到!”我最后说道。他们可能认为吵吵就能起作用,也可能认为我是刚来的,说话不具有权威性,一直不停地说要见陈康龙镇长。经过一段时间耐心地劝说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我就答应他们联系镇长。我先向陈镇长汇报了具体的情况并告诉他这个场面我可能有点难以驾驭,陈镇长一口答应并且说在正在上班的路上。乘着等陈镇长的空隙,就和来访群众拉起了家常。其中有位妇女开玩笑地说:“今天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我就找你在政府吃饭!”我微笑答应,后来陈镇长来了,我指引他们前往会议室,临走时一位村民说:“你这个镇长很好!”我心里是温暖的,以真诚换信任,值!后来跟李波书记说起这事,书记开玩笑地说:“当时有点害怕吧?只要秉公办事群众就会满意!”

第二次接待的也是一位因为失地农民保险的事,那是横岗村的一位村民,一大早就候在我办公室门口。我将他迎进办公室,招呼他坐下,问他什么事情?他很气愤地说:“我这个事情找了你们政府几个人,都说不知道!”“你别激动,慢慢说,你随便找个人不一定找对人和部门,是有可能不知道的!”我抚慰他说道,然后起身给他倒了一杯茶。他看我态度挺好,也就平静下来,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大叠资料,我终于了解了他的诉求。

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参加过湘东区组织的农民技术培训,手里有湘东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农民技术员证,接着服务于某园艺公司,那个园艺公司后来关闭了,他就直接回家了。他现在主要诉求就是手里有农民技术员证,凭着这个应该享受失地农民保险。我就问他你是农业户口吗?家里多少人?家庭耕地面积有多少?确认他是农业户口后,计算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远远超过0.3亩,不符合条件!我耐心地跟他解释相关政策,委婉表达他不符合条件,并且跟他说从上到下也没有哪个文件说因为某个人手里拿个培训证书就能算作失地,这次政策主要是针对失地农民的。他始终不相信,就是一个劲地要求享受失地保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就是他以前服务的园艺公司是国有的,就是想趁着这阵东风享受保险政策。我站在他的角度说:“这个是不一样的,如果当时你是正式职工,享受也不是失地保险,而是养老保险政策。”

经过一个小时的讲解劝说,始终无法让他信服。我思考了一下,打开电脑,调出我自己的两本电子培训证书,那是国家人社部颁发的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培训证书。我指着证书告诉他:“这是我的两本培训证书,你看名字是我没有错吧?这是国家层面的培训,你再看这公章不是假的吧?按照你这种说法,我是不是拿着这两个证书去省里要求加工资或者享受什么保险,增加我的养老收入。”他仔细看了看,我接着说:“这只是两个培训,增加我的技能,不会因为这个我享受了什么特殊待遇。你的证书也一样,培训了你的农业技术,对你自身是有好处的,至少当时你因为这个证书能在那个园艺公司上班。”他沉默了好久,没有说话。我继续安慰:“有什么政策,只要你符合条件,是不会把你漏掉的。”后来同他聊了聊他的家庭状况,还是建议他能够利用当初学的技术从事一些相关种植行业,增加家庭收入。

听了我耐心细致的解答和建议后,他心服口服。这次劝解说服虽然不能满足他的心理预期,但我深深知道处理某些诉求还是需要智慧的,直接生硬地告诉老百姓你这不符合政策,不要来了,容易让老百姓造成逆反情绪,做老百姓的工作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是我处理得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倍感欣慰。

比解决诉求更难的就是解决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了,那是2018年元月份的一天,一位村民带着他的女婿找到我办公室,要求我给他加盖出具土地所有权证明的政府公章,并催促说:“你马上给我盖,我还有急事!”我立马说道:“你总得让我了解清楚情况吧?我什么都不看,直接给你盖,你觉得这样对吗?”我请他们坐下来,让他们仔细说说。他们拿出一份协议和一份盖有村委公章和摁满了老百姓手印的土地所有权证明信。仔细一看协议,是与另一户有建房的户主签订的协议,大致内容是不允许对方再搭建其他建筑,不允许有任何伸出目前墙面的附属物等等。我马上就问:“你们有土地纠纷吗?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土地纠纷倒没有,主要因为那家建房户在邻近他家土地的一面墙上开了扇窗户,违反了协议内容。他要求政府给他那份土地证明信上盖政府公章,他要去打官司状告建房户。

我当时心里有点疑惑不解:“人家在墙上开了个窗户,你就去告他,你能达到什么效果,就是把窗子给关了?”我仔细问了他土地情况,土地确实是他的,目前村上租用,但是因为麻山镇当时征地开发就没有办理土地确权证。我就问他:“你这个协议是怎么来的?”原来协议是经镇里民事调解和派出所调解后协商签订的。问其他的他好像不太愿意回答,后来就一直催促我给他盖章,我感觉这里面的问题可能不是这么简单,最后说:“我去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三天之内给你答复。”第二天上午我抽了个时间去信访办和村上了解了具体情况,并且到实地看了一圈。

原来这两户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矛盾很深,具体原因已经说不清了,还打过好几次架,惊动了派出所,主要是这位上访户上人家家里去说理,挨打了两三次。最后还了解到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他自己的土地上想建房,唯恐以后因为采光问题再生是非。

我明确了其中的缘由,找出其中要害,第三天他和他女婿就如约来到我办公室。我告诉他我前一天怎么了解的情况,并且明确告之这个地方属于园区范围现在是不能建房了,政府也不会批准的,他好像知道这个事。“你想打这个官司无非就是出一口气,对吧?”我最后问他,他说就是出一口气,我转过身对着他女婿说:“你打这个官司首先肯定是调解,政府已经为你们调解多次,你还不服。即使上了法庭不但你出不了这口气,还更会添堵,出钱出时间还劳神费力,还可能达不到预期,退一万步讲,你即使赢了官司,你又会得到什么?你这个协议好像也没有明确规定违约惩罚内容。如果后期这家有违章搭建,即使你不来反映,我们政府也会强制拆除的,所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那么你这个章子今天我是不会给你盖的,因为没有确权。”

我的一番解释好像起了作用,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我主动打开话匣子,聊了别的问题,譬如他们现在全家都在做什么职业,家庭状况等等,矛盾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后来也没有提出诉求。通过这件纠纷调解,我深深地明白了解决矛盾纠纷就是要切中要害,防止无意义的事情发生,只要有耐心,没有什么难以化解的矛盾。

当然在处理少数诉求和纠纷的过程中也遭遇过谩骂,一次是一位老百姓无理要求我给他开介绍信去北京,我在电话里左右劝说,仍不起作用,结果等我从村上赶回镇里就被他劈头盖脸一顿骂;另一次是参加一个镇里统一组织的应急行动,强拆了一处违章建筑,结果户主在后面跟一路,不停高声辱骂,从骂个人到骂政府,当时心里确实有些难受,也只能默默承受,但换位思考一下也就释然了。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明辨是非,顾大局,对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报以支持和理解。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好多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成效逐渐凸显,他们的大局意识也越来越强。大多数老百姓在涉及自己利益情况下都会去多争取一点,但是经过讲政策说道理,他们最后还是欣然接受,我们在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切忌大道理连篇,要从细节入手。基层乡镇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不管什么复杂的问题我们都要迎头赶上,只有尊重老百姓,讲政策明是非,耐心工作,才能最后解决问题,消除隐患。百姓无小事,我们要厘清各种关系,妥善处理各种问题矛盾,从些微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