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思: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

行与思: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

脱贫攻坚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莲花县作为萍乡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在来到莲花县琴亭镇挂职后没几天,就被镇党委安排到了寨里村,负责寨里村全面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

然而脱贫攻坚工作先前我只是在新闻报道中听过,并没有真正的去深入了解过,所以对于脱贫攻坚的中央文件精神知之甚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填写扶贫手册、如何去调查走访,更对那么多的扶贫政策一窍不通。这些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一下子猛地向我砸过来,我还真是有点应接不暇,手足无措。

然而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面,在正式宣布我负责寨里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收到通知说县里负责我村脱贫攻坚的县人大副主任颜建树要求召集我们所有帮扶干部开一个脱贫攻坚会议,就这样带着驻村干部李况华和几位镇帮扶干部来到了寨里村。会议中有一句话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颜建树副主任说:“我们寨里村2016年全镇脱贫攻坚工作评比是垫底了,希望今年我们能有所改观。”就这一句倒数第一,犹如晴天霹雳震颤到了我,因为今年我作为镇领导具体负责和落实寨里村脱贫攻坚工作,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我还不懂脱贫攻坚工作该如何开展,更要命的这还是个倒数第一的村,这如果今年还是没一点进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工作是很失败的。就这样,我接手了这么一个“烫手的山芋”,但我想万事开头难,现在还有时间,只要我们用心负责任的去做,一定可以迎头赶上。

首先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扶贫手册的填写,为了迎接7月下旬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可以说扶贫资料和相关信息的完善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虽然现在面临的脱贫攻坚工作我刚接触并不熟悉,别的扶贫干部也不是很懂,但我依旧咬着牙毅然决然的将众多的困难扛在了肩上。“徐镇,这个表格中的年龄从哪一年算起?”“这个养老金金额是多少呀?”“这一家有享受住房改造,那住房改造资金是多少啊?”“这家养了猪鸡,政策补贴一年多少钱呢?”我几乎被一连串的问题问倒。但我心想,时间紧迫,一定要抓紧时间把这些手册按照要求填写好录入扶贫系统,然后再做下面的工作,如果连填写资料都无法完成的话,那下面的工作会更棘手,于是我重新振作了精神。

我从扶贫办拿来所有关于扶贫的相关学习资料,在白天工作忙完后,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将那些扶贫学习资料、文件精神挨个地学习了一遍,犹记得当时为了能够争分夺秒的掌握这些知识,自己经常是在接近凌晨1点后才入睡。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去扶贫办咨询学习或者直接致电扶贫负责人镇人大主席刘新荣,像这样经过10天左右的突击学习,我基本掌握了扶贫相关的政策、填写方法、注意事项等等内容。“大家都先停一下,我们先开个会,大家打开自己帮扶贫困户的登记证,我来给大家一项一项的先梳理讲解一下。”经过几个回合的填写、完善、再修改的过程后,我们的贫困户基本资料算是基本完成了,但是因为很多内容还有动态调整,所以我们还得时不时的根据政策的变化来更新,根据时间的变化来完善相关资料。

面临第二个难题是大家对于扶贫工作精神的疲劳和懈怠。因为2017年整个江西省的扶贫工作任务陡增,再加上我们莲花县是重点贫困县,而寨里村是重点贫困县的重点贫困村,其工作更艰巨、精神压力更大。扶贫干部在经过长时间的精神紧绷后,再加之因为填写扶贫资料信息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没有一个最终确定的统一模板,所以很多干部填好了涂改,涂改了不合格,又重新填写等等,时间久了,对大家的心态还是存在了一些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也时常会听到一些怨言“为什么又改了填写规则?”“这时间昨天刚定下来,怎么今天就变卦了需要重来?”“刚贴不久的贫困户登记卡又要更换了,而且还要加上照片。”

后来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有针对性的给大家开了一个短会,想通过激励法改变现在大家的疲劳状态,我主要讲述的观点和内容就三条:第一,反复修改不是仅针对我们寨里村一家,所有的市县村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第二,我们寨里村去年是倒数第一,今年的扶贫工作大家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难道我们还想顶着这么一顶“帽子”在头上结束我们的扶贫工作?这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对得起自己的汗水吗?第三,退一万步讲,我来挂职锻炼,是零工资过来,甚至还要自己补贴费用,且先前我对扶贫工作一窍不通,但我丝毫没有怨言,在坐的各位领着工资理应该有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你们也都比我早接触扶贫工作。

大家听完我的三个观点,也都感觉有道理,纷纷点头。后来,我能发觉到大家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大家的心态更加端正平和了,我想我们每一位干部还是有一份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身上的,所以暂时的心里波动很快就烟消云散,大家的工作又走入了正轨。

面临的第三个难题是如何真正的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摘掉贫困的帽子,如何改变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现状。还记得裴鸿卫部长来看望我的时候跟我说过的一句话:“贫困户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就要走产业扶贫的道路。”是的,唯有让产业带动扶贫工作,才能真正的变“输血”为“造血”,才能真正的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徐镇,你来之前我们就有种植绿色有机大米的想法,你这一来,我们就有技术支撑,更有底气来做这件事情了。”寨里村第一书记马朝晖如是说。“好啊,这个想法很好,尽管我不研究水稻,但是我好几个博士朋友都是专门从事水稻研究的,而水稻、水源和土壤质量品质的研究和化验检测工作又是我研究的强项,我们完全可以把绿色有机水稻种起来,而且把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到产业中去,获得的利润可以给贫困户分红,且更具有延续性。”我答到。

在多次商榷后,我们通过村集体征收了村民130亩土地进行绿色大米种植,整地、施基肥、育秧、分苗、收割、晒谷、碾米、包装、销售,经过六七个月的忙碌后,我们看到了收获的果实,并且把产品送往我原单位进行了检测,发现重金属和药物残留水平都达标,满足绿色大米的标准。我们成功地在年底给贫困户开了分红大会,看到大家领着分红金那欢乐的笑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后来,我们还投入资金30万元入股县莲合农业发展生猪养殖项目,并签订16年合作协议。协议规定我们在前三年里每年获得回报15万元,后13年每年获得回报5万元共65万元,收益的一部分村里将给贫困户股份分红,另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走了,村里通知开会领钱了,记得带上股权证啊!”贫困户在拿着股权证有说有笑的在去村委会领钱路上的时候,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甭提有多灿烂啦。通过“产业+精准扶贫”的模式,我们大大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真正地在将“输血”变为“造血”。

进入2018年后,我们希望将之前的扶贫资金再转投其他比较保险且回报好点的产业。“徐镇,在你离开莲花挂职的时候,可要帮我们尽量联系好联合种草的事宜啊!”马朝晖书记代表村委会表达了他们一致的想法和希望。因为我是胜龙牛业的全省科技特派团专家,跟公司有一定的合作且彼此间比较的熟悉。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他们也希望利用附近村里的闲散土地联合种草,然后统一收割保价回收。然而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联合种草是否低风险、经济效益好,起码要高于种植水稻才有意义,其次种草的产量到底有多高,是否容易生病影响产量,种草对土地的要求和破坏性如何,是否可持续等。对于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带领寨里村两委成员前往良坊镇梅州村委会,了解梅州村和胜龙牛业合作种草的具体合作方案和种植细节。同时,前往他们皇竹草种植基地现场查看皇竹草种植和长势情况,针对合同签订、回收价格、种草产量、发病情况、收割细节等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和交流,从而做到跟胜龙公司签订合同前心中有数。

除此之外,本着不落下一个困难群众的原则,我们还对贫困户开展了严格甄别行动。按照县委下发的“七清四严”要求,严格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再识别,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最终确定寨里村总贫困户数为73户,人数296人,全村在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其中2017-2018年度脱贫的贫困户为45户182人。这个工作看似简单,然而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却显得十分困难,因为时不时会有人过来反映:“我们家也困难,为什么我不是贫困户?”“我之前是贫困户,为何现在又把我除名了,而某某某跟我同一年评上贫困户,他为何还是呢?”类似种种问题时有发生。

这个时候我发现之前学习的扶贫政策和文件精神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为何要我们实行精准扶贫,就是不能把任何一个困难群众落下,也绝不能把浑水摸鱼的非贫困户纳入这个队伍。对于甄别和评选贫困户,我们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因此,这个时候有群众提出异议,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起码大家很关系扶贫工作,然而我发现我们更应该科学、合理、准确的将政策告知大家,解除大家心中的疑虑和困惑,这样才能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并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让他们相信政府的公信力。

到贫困户家上门走访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开始,我上门走访还是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不知道该和他们聊什么话题,而且担心自己说错话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后来经过多次的接触,我发现他们的想法还是非常的简单,生活虽然贫困了些,但是大家的心态都是积极向上的,家里的劳力也都在努力挣钱。通过扶贫政策的宣传,他们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国家政府对于他们的关怀。

曾有一位老人家握着我的手说:“徐镇长,现在国家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你看这么多优惠政策,为我们修路、改水、建房子等等,而且你们每周都上门来看望我们,关心我们的身体、生活、生产,为我们送油、送米、送慰问金,你们都是大好人啊。”

img

指导填写扶贫手册

渐渐地,我们和贫困户之间成为了好朋友,每次见面聊家常,谈扶贫政策,讲农业种植,他们一看到我们来走访,心情都特别的好。有时候甚至我有事返回南昌了,他们还会打电话给我:“徐镇,最近还好吗,有些日子没看到您来家里坐坐了啊。”后来我想想,其实也就是半月没见他们,但是他们还会惦记着我,我的心里其实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扶贫,我们开始相互关心,人相处久了,产生了感情。

现在仍清晰的记得那天我告知他们我即将期满回南昌工作的时候,我帮扶的贫困户贺珍莲和朱年妹都依依不舍、眼里泛着泪花,紧紧的握着我的手跟我说“你有空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来莲花看我们啊!”看着她们满是皱纹的双手,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心里默默说道:“有空来莲花,我一定会再来拜访,跟你们唠唠嗑。”

其实,农民的思想非常单纯,你用真心对待她们,她们更会真心诚意的对你,把你当朋友看待,那一份热情和淳朴的真诚是我在大城市里难以接触到的一份情感。借用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扶贫工作更应该是如此,用真心换真情,社会才会更美好,人们才能提早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