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寿:辛苦并快乐着
◎萍乡日报社记者 陈琼
风和日丽,阳光正好。吴延寿理了理头发,扶了扶眼镜,然后笑眯眯站在麻山镇政府大门口请别人给自己照了张相。5月份,他一年的挂职生涯即将结束,这张照片也算是为这段生活留下了一份纪念。
吴延寿,南京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副研究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稻研究室主任。去年5月,经省农科院党委推荐,吴延寿来到湘东区麻山镇工作。在所挂职乡镇主要分管农业、林业、水务、森林防火、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工作。
作为农学专业的博士,吴延寿是多么地渴望用所学的专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更多的农民走出技术屏障、走向致富之路。
近年,麻山镇着手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但吴延寿却发现当地人水稻种植积极性不高。如何带动农户种植水稻?吴延寿和有关工作人员综合全镇地理和气候环境,决定从已有较小规模零星制种的横岗村开始,着力打造水稻制种麻山片区。横岗村拥有地势较为平坦、四面环山的水田面积1500余亩,其得天独厚的“封闭”环境能够预防花期由于外界水稻种植产生的花粉传递。为了提升农户的技术水平,他除了自己授课,还多次邀请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天涯种业水稻育种专家现场传授制种技术。如今,横岗村已从当初的“小打小闹”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亩制种面积,从当初区域内制种品种单一发展成为现在的多品种间套制种和春制夏制双季制种,村里的土地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制种产业带来的土地租金和劳动力市场也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目前,该镇制种产业已经向邻近景星和中坪两村辐射发展,带动了两村200余亩制种面积的扩张。
为提高水稻制种产量,吴延寿常常带着工作人员前往制种基地,察看苗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还利用自己身为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骨干成员的优势,在麻山开展了50余个优质水稻品种的示范,承包给贫困户家庭种植,全程负责栽培技术指导,让当地农户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优质水稻的丰产。根据这一年的实地调研,吴延寿结合麻山实际情况还为镇里撰写了《麻山镇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和规划》。
农民都想发展投入低、收益高的产业,依靠麻山的环境地貌和区里的扶持政策,吴延寿认为适合推广稻油轮作模式,提高土地收入。他带领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游说土地承包户,动员各村农户开展稻油轮作。邀请江西农大、省农科院的业内专家,给农户提供栽培技术要点,开展病虫害预警。2017年全镇推广冬种油菜2600多亩,创历史新高,亩增收达千元以上。
一年来,从一名科研工作者变身为与农村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干部,吴延寿迅速转换角色,立足乡镇主动作为,忘我地工作,辛苦并快乐着。去年10月,我市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要求全部实现关停退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吴延寿走村入户,现场核查,讲解政策,一个一个做通工作,签署协议。谁也不知道,那段时间,他的妻子临产在即。
情系于民,奋发进取,吴延寿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了一位“三农”人的情怀。
(刊登在《萍乡日报》2018年4月23日头版)

【链接:主人公名片】
吴延寿,男,中共党员,安徽省桐城市人,1979年10月出生,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2008年10月起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现任水稻研究所杂交稻研究室主任。主要学术成就有:主持国家、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5项、骨干参与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育成水稻新品种4个,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15篇,作为骨干成员的科研团队受江西省人民政府表彰1次。
2017年5月-2018年5月挂职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主要分管农业、林业、水务、森林防火、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并担任本次省农科院挂职博士服务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