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笔记:角色转换纪实
2017年2月18日,我在浙江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忙完一整天的稻米米质分析试验后,感觉有些疲惫,于是和同来杭州的同事胡标林博士商量,晚上请给予我们科研工作不少帮助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同行一起吃顿饭。刚在小饭馆坐定喝着茶水,口袋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拿出一看,是我们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尹建华打来的。电话接通后,尹所长开门见山就说:“小吴,根据你平时的表现,今天所班子会讨论决定你去萍乡市乡镇挂职锻炼一年。”
乡镇工作?我一时有些懵了。此前,我只是去过几个乡镇政府衔接工作,此外似乎对乡镇工作没有任何接触也没有其他印象,只记得乡镇干部非常热情。因为跟尹所长一个工作团队,平时有什么话都是直截了当,我当即表达了去乡镇可能干不好的顾虑,另外团队还有好多项目上的事情要做,恐怕也走不开。尹所长立即说道:“乡镇是基层单位,去工作一年肯定能锻炼你的能力,先去适应一下,慢慢上手,课题的事我会安排,你自己项目上的事情交代好就可以,具体事情你也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回来安排。”
领导解决了后顾之忧,我自然也就不好再说拒绝的话了。
吃完晚饭后回到宾馆,和胡博士说起这件事,他听完后马上鼓励:“这是一件好事情,你去吧,你的专用稻科研项目有什么需要的我可以帮你!”
2月22日回到南昌家中,就和爱人郑重地谈了这件事,爱人也非常支持:“去吧,儿子下半年也要上小学了,稍微好点,家里的事情我会叫我妈来帮忙照应!”有了家人和同事的支持,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到乡镇农村广袤的天地里去历练一回。最终,经院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正式决定全院包括我在内共五名博士前往萍乡市乡镇挂职。
在来萍乡之前,我问过之前在乡镇挂过职的同事,他们都说没有什么多大的事情,基本就是坐坐办公室。同时我也在网上找了一些描写乡镇干部的文章和评论,大多数都说基层工作很苦,还没有什么前途。
到了4月底,院党委办公室电话通知我们,5月3日前往萍乡,挂职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具体哪个乡镇等待分配。党委委员和副镇长?名副其实的乡镇领导干部啊。我听了心里有点诧异,但也充满了期待。要知道,以前我们院里年轻同志可都是挂职镇长助理的。
2017年5月3日,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爱民带队,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孙火喜、副主任龙路芳一起,乘坐高铁将我们5个人送来萍乡。一路上,领导聊得最多的是到了乡镇一定要沉下去,发挥一个博士的专长。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孙主任还跟我分享了他挂职副县长的体会。抵达萍乡后,迎接我们的是萍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宁和萍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裴鸿卫以及挂职所在县区的组织部长,还有市委农工部和市农业局的领导,这个规格让我们有点受宠若惊。从中,我也看到了萍乡市委市政府对我们这批挂职人员的重视。

挂职博士见面会
李部长是我们的老领导,原省农科院副院长调任萍乡市委常委的。见到李部长,我们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据说,促成这次挂职,李部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次见到裴鸿卫部长,感觉非常和蔼,亲和力很强,在简短的会议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我们五位博士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指定挂职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就是他提出来的。我觉得裴部长是个工作非常认真仔细的人。整个会议除了重视还是重视,除了寄予厚望还是厚望,我们顿感信心十足,但也觉得压力巨大,对乡镇工作一无所知的我能够胜任吗?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见面会上,明确我所挂职的乡镇是湘东区麻山镇。
吃完午饭,我们5人分别奔赴所在挂职乡镇。麻山镇党委副书记何为思和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赖灵芝在湘东区委组织部迎接了我,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汤志清一同送我前往麻山上任。一路上,他们给我介绍了麻山镇的基本情况,我当时也只听了个大概,没有具体的印象,心里仍然充满了迷茫。在会议室做了简短交谈后,我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看到办公和生活用品都准备得很齐全。党政办的一个小姑娘要帮我铺设床铺,我立即婉言拒绝,主要是不想初为一个乡镇领导干部,基本生活就需要别人料理,时刻提醒自己是来锻炼的。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赖灵芝陪我聊了有一个小时,我也咨询了很多关于乡镇工作的问题,具体记不清了,因为一窍不通,估计都问了一些“很天真”的问题,但她都很热情地回答。
来麻山镇的第一天,总体感觉就两个字:热情。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石文兵和区委常委、农工部长章礼军都在第一时间来麻山亲切慰问,关心生活情况,留下联系方式,说有什么问题可直接联系他们。他们越热情,我心里越没有底,来到这里怎么开始工作?怎么把工作做好?这是横亘在我心里的一座大山。仔细思考后,决定做事先做人,先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方便以后工作开展。

到贫困户家了解情况
来麻山的第一天晚上,就体会到了乡镇工作的艰辛。湘东区委常委、农工部长章礼军七点多来麻山督查扶贫工作,而且还要上一个贫困村去看看。我当时就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扶贫工作非常重要,不容忽视;二是这个副处级干部估计白天忙得没有时间。一个区里的领导都忙成这样,牺牲休息时间来开展工作,我这个对乡镇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是不是更得加把劲?当时我就跟章部长提出跟他一起去看看,主要还是想学习一下他的基层工作方式和经验。
记得那天晚上去的是苏坊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想不到的是,从此我也与苏坊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天晚上,我除了基本的礼节性招呼外,大多数时间就是观察一同前去的同志如何开展扶贫工作。
到场的同志首先查看了扶贫基本资料,然后询问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与村“两委”商讨未落实问题如何解决。那天晚上一直讨论到11点多,各种支招、各种资金落实等。回镇里的路上,章部长对我说:“来乡镇第一天就让你搞得这么晚,有点过意不去,你来这里第一印象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的说:“大家都很热情,基层工作真的很辛苦!”送走章部长回到宿舍,我打开笔记本写下:“低调做人,认真学习!”
第二天,镇长陈康龙就登门看望,一进门就道歉:“昨天我和书记因为市领导来检查一个项目,必须得参加,没有亲自来迎接你,很不好意思!”我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看得出陈镇长是一位儒雅型领导,脸上时常充满着真诚的笑容,比较容易接近。之后见到了镇党委书记李波,李书记表达欢迎后问了我的基本情况,马上就讨论起我的工作分工问题来。因为自己是搞水稻育种的,农学博士出身,我就提出想分管农业。李书记当即说道:“好,你就先分管农业慢慢熟悉,麻山的事情比较多,你是博士,眼光也不一样,以后还要多分担一些工作!”感觉李书记是位工作效率极高的领导,脑子反应比较快,说话掷地有声,也好说话。
接下来就是镇班子会议,班子成员坐定后我一看有十七八位,整个会议室挤得满满的。我心想:这么多?一个乡镇要这么多领导?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意识到自己对乡镇多么缺乏了解。麻山是个比较特殊的乡镇,目前正是大发展时期,生态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光征地拆迁就要大量的人力,还有各条战线,每个班子成员分工任务表后面都有一串文字,实际情况是有的时候一个人还要当两人使用。
班子会上李书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大家鼓掌欢迎,我起身鞠躬致谢。之后就讨论我的分工,分管农业,协管精准扶贫,同人大副主席张可共同驻苏坊村。但接下来我就“傻眼”了,刚开始大家都说着普通话,随着班子会讨论的深入,会场上慢慢变成了都是萍乡话。对于家乡是安徽省桐城市的我来说,这完全是在听“天书”,一点都不懂!我只有正襟危坐,但脑子里翻江倒海,总不能刚到新单位履职一开会就敲敲桌子说大家请讲普通话吧!我就在琢磨,这该怎么办?班子会讨论的内容都听不懂,以后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如何过这个语言关可是第一要务。思忖良久,达尔文的“进化论”救了我,只有顺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来!先认真听,听不懂的会后再问!第一次班子会经过短暂的思想挣扎后,就立刻拿出开车时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听他们讲话。后来只要我没有听懂的都去打听,班子成员也都不厌其烦给我说。经过长期的听力训练和锲而不舍的询问和琢磨,开会时大家讲话比较慢的情况下,我基本都能够听懂,平时交流语速过快的,也能听到个八九不离十。当然有时也曲解意思,闹成出笑话。
后来就是投入工作,边看边学,一开始主要与人大副主席张可一起开展苏坊村的扶贫工作。张副主席是一位非常容易接近的乡镇干部,别看是一位女性,内心还是有自己的主张和对问题独到的见解,从她身上学习到不少东西,我有什么不懂的都向她请教,长期工作上的接触也让我们成为了朋友。后来想想,我能够适应乡镇工作并迅速成长,与这些容易相处的领导班子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从来没有当我是挂职干部,工作上严肃,但平时聊天比较随意,相处非常融洽。虽然平时工作比较繁琐,但临近离别,还真有点依依不舍,班子成员对我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太多。
既然分管农业,就要对全镇的农业情况有个具体的了解。首先就调阅麻山镇农业相关资料,仔细阅读,了解农业相关企业、家庭农场等,并实地走访。走访时大多数人都能够热情介绍,但也有少数人有抵触情绪,大致意思是你来了解情况又怎么样,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计较这些,只有放下身段,心平气和地去交流,才能了解最真实的乡镇农业。
农业直接责任部门就是镇农业办公室,当时农业办公室共有七名成员,我经常去农业办公室同他们聊天了解工作情况,一是拉近距离,二是向他们熟悉业务情况,好多业务都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一边向他们学习一边形成自己的见解。慢慢的同农办同志熟稔起来,大家平时也比较尊重我,与他们相处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经常与他们一起执行任务,大家都很认真地干,我也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摆任何领导的架子。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着遇事情以身作则,遇问题潜移默化的原则,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

当选麻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宣誓
初到乡镇挂职分管领导,首先将自己当成一名普通干事,主动干事,在干事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处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向乡镇领导学习、向分管线的办公室成员学习,还要经常去一线向村干部和老百姓学习,乡镇干部和老百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乡镇工作毕竟是面临一线基层,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解决问题的居多,在看到他们处理问题后还要认真思考,设想将自己置身事中,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前两个月,我就跑遍了全镇14个村和农业企业以及部分家庭农场,通过主动干事,各方面的了解学习,加上自己的思考,很快适应了基层工作并融入其中,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赞誉,实现了由一个科研工作者向乡镇分管领导的角色转换。
三个月后,经班子会讨论,我分管工作内容增加,分管农业、林业、水务、森林防火、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协管精准扶贫、清洁工程等。这是镇领导对我的肯定和信任,同时也倍感肩上的担子沉重,要切实负起责任。更可喜的是在去年的镇人代会上,全票当选为麻山镇人民政府副镇长,这是全体麻山人民对我的信任,同时也告诫自己切勿沾沾自喜,必须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