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思:在“第一次”中成长

行与思:在“第一次”中成长

人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很多的第一次,并在每一次的经历中得到历练,在每一次的学习中得到成长。来到莲花,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现在想想,都是那么的有意义并让人回味。

第一次离开妻儿。从离开南昌前往萍乡市莲花县挂职一年的那一天开始,我的内心是感到愧对自己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的,因为我妻子是新疆阿勒泰人,家乡离南昌5000公里,除了我之外没有别的亲人在南昌,我们在结婚半年多的时间里就要分开,尤其是我的孩子还在妻子肚子里,预产期是2017年的7月底,这段时间正是她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是面对这么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也出现了两难的选择,心里十分的矛盾,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一开始都不敢告诉妻子我可能会去莲花挂职的事情。但是思考了良久,最后我还是以试探商量的口吻跟她说了挂职的事情,说完其实我就有点后悔,觉得自己在这个时间段还是应该放弃挂职锻炼的事情,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让她安心待产。

然而听完我的叙述之后,她很干净利落的一句:“你还是去吧,男人志在四方,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的!”作为一个丈夫,面对妻子对自己事业的大力支持,我当时相当动容和感激。就这样,我去了莲花县挂职。幸运的是,在我孩子出生的一个半月后,我把她们母子接到了莲花县,并随同我一同度过了快乐的三个月时光,从此我在白天上完班之后,回家就能看到她们,看到小家伙可爱的笑容,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这也得益于琴亭镇党委书记刘小虎、蔡俊镇长和寨里村第一书记马朝晖等提供的帮助,他们帮我寻找房子,提供住所,从南昌接送母子到莲花,现在想起还甚为感激。分开,短暂的相聚,又分开,这让我更加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温暖,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与担当。

第一次生动的党课。中国有一位自愿辞官当农民的将军,他就是电视剧《初心》的主人公,更是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的甘祖昌将军。记得一次全县科级干部党性教育培训来到沿背村甘祖昌干部学院,那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之前单位也组织过党性教育活动,但是大都是去一个红色教育基地走走看看,回来后印象不深刻,然而在沿背村上的这堂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模式多样。我们在甘将军曾孙女甘迪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甘将军和龚全珍阿姨的旧居,这种将军后代来讲述将军的生平、来传承将军革命精神的党课以前从未有过。随后我们听了访谈节目《薪火相传 信念永恒——沿背村红色印记》,甘将军外甥和外孙媳妇分别和主持人分享交流了与甘将军的点滴故事和龚全珍阿姨传承甘将军精神的日常故事。最后我们观看了红色教育题材采茶戏《并蒂莲花》,这是一支农民自发组织的民间队伍,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感情真挚,生动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甘将军的扮演者,气质出众,形象鲜明,把甘将军“淡泊名利、艰苦奋斗、一生为党、一心为民”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img

在甘祖昌干部学院重温入党誓词

最后我们前往贺国庆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到甘祖昌龚全珍事迹展览馆、花塘官厅列宁学校参观学习先进事迹、红色文化,上述学习经历让我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领悟了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为促进莲花县蓬勃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次到农民家吃饭。“人是铁,饭是钢”,吃饭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来到莲花县挂职后,我一直是在琴亭镇政府吃工作餐的,还没有去过农户家吃饭。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挂职寨里村,而且帮助村民周平贵种植绿色水稻,提供技术支持。有一天寨里村第一书记马朝晖打电话给我说:“徐镇,今晚没事吧,周平贵想请你吃个饭,但是又怕你不来,所以委托我请你到他家里吃个家常饭。”后来周平贵还是亲自给我打了个电话邀请。

随后,我来到村民周平贵家,第一次品尝了真正意义上的农家饭。如今回想起来,我对于周平贵丰富的酿酒知识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们边吃边聊,因为平日里我们也会在一起商讨水稻种植,所以吃饭时也就不显得那么的拘谨,后来就发现他们这里流行喝“莲花茅台”,也就是自己家家户户自酿的白酒,既好喝又不掺假。听周平贵介绍:“他们这里几乎每家都会自己酿酒,而酒又根据出酒的顺序分为湖酒、水酒和白酒,并且白酒可以根据喜好调节度数,与此同时,他们酿酒还分为谷烧、米烧和糟皮烧等等,且糟皮烧最好喝。”听着周平贵介绍着酿酒知识,我发现不同地方均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徐镇,你再尝尝这莲花血鸭。看看是否好吃哈。”莲花血鸭是莲花的一道名菜,这在我来到莲花之前就有所听闻,今天尝到了正宗的莲花血鸭,味道还真是鲜美。“徐镇,这莲花血鸭啊,可根据莲花地域的不同分为酒水鸭和盐水鸭,我们这里吃的就是酒水鸭,而良坊、路口那边就更爱吃盐水鸭,其差别就是在鸭血里面是放水酒还是盐,我们的鸭子都是用的嫩鸭子做的……”

饭后,我走在返回镇里的路上,感觉自己学到了不少的地地道道的莲花县知识和饮食文化。我边走边回忆周平贵给我讲述的酿酒和莲花血鸭的知识,我深深的意识到传统手艺需要人们世代去传承。例如酿酒技术,在城市里就很难看到自家亲自酿酒的画面了,就算有人会也不会去实施,所以很多类似的手艺慢慢的就会在民间失传,所以我们要对每一项流传下来的工艺手艺进行一个好好的传承……

第一次参加抗洪抢险。犹记得1998年洪涝灾害的场景,不过那时我还小,只是知道路面上洪水泛滥,可以用脸盆去捞鱼。6月下旬,强雨不断,莲花县遭受连续强降雨袭击,导致莲江河水位急剧上涨,各乡镇和城区不同程度受灾。7月2日下午,全镇扶贫干部职工都还在参加镇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推进会,然而接到紧急电话说南门村东门桥发生险情、出现决堤,要求在场所有男同胞即刻前往东门桥参加抗洪抢险工作。在这一刹那,我发现在场的所有男同胞们不假思索的立即起身赶往现场,待我们到达现场时,刘小虎书记已经早早在抢险一线指挥大家疏散群众,调度人员装沙袋填冲破的堤坝,指挥铲车进行挖掘作业。镇村干部个个汗流浃背、齐心协力,完全没有因破堤可能带来的风险而退缩和犹豫,我也是毫不犹豫跟大家一道铲沙子、装袋,搬运。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将决堤的口子堵上了,遏制了洪水灌向周边的农田和房屋。

这次行动让我看到了基层干部身上体现出来的凝聚力、执行力,以及团结作战的能力,让我深深体会到基层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正内涵。这也深深的给我上了一堂课,团结作战才能形成一股合力,其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今后我做科研也是如此,应该团结项目里面的每一个成员,让他们发挥独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产出更大的成果。

第一次为群众排忧解难。基层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不,在我挂职期间也遇到过很多次。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是很怕有人跟我反映情况的,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解决。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解决,所以遇到这类事情我感觉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有的领导干部出于好意也是建议我说:“徐镇,下次遇到相关问题你就推脱掉,或者让他们找村里或者镇里相关负责人反映。”但是后来仔细想想,感觉自己是负责寨里村的镇领导,理应该担起这个责任并有义务来为老百姓服务,但是我发现,自己首先要懂相关的政策,因为很多问题都是贫困户提出来的,如果不懂政策,那么就很难准确的给他们解答问难和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所以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为自己充电,学习中央文件精神,学习扶贫填写手册,学习扶贫优惠政策,并熟记于心。

记得贫困户朱小林家有考上高职的孩子,我提醒并指导她要申请“雨露计划”;记得周平豪家养了猪和鸡,我告诉他这个可以申报养殖补贴4000元;记得朱年妹看病住院了,我告诉她现在医疗报销可以提高到95%的比例,有五道保障,要留好发票和一切凭证;记得贫困户颜国林想在莲花中学盘个店开理发店,我和扶贫干部胡志能前往莲花中学找冯校长协商此事;记得肖冬娇家因连日来的降雨导致家里积水,我和马朝晖书记亲自帮她排除淤泥、疏通排水沟,为养殖户解决种养殖难题……

在一次次的为民办事排忧解难中,那些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在村民眼里或许就是“大恩大德”。当看到问题被解决后他们高兴的神情,我的心里也感到无比的开心与快乐。这份喜悦是可以传递的,我认为只要人人多一份对人的关心,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美好。

我还负责带队参加了很多的第一次,例如村委选举、环境整治、维稳统一行动、拆除两违等等,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得到历练,在一次次带队中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工作都有自己参与的身影,而且很多都是人生第一次接触的事情,慢慢回想觉得很是充实。这些工作都深深地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不容易,感受到乡镇领导干部的艰辛,乡镇干部真的是在不断的“实战”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队伍。后面的人生路还很长,也还会有很多的第一次,我告诫自己,必须要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得到锻炼,必须要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提高能力,必须要在一次次的经历中丰富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