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挂职博士吴延寿

观察:挂职博士吴延寿

2017年5月,湘东区麻山镇迎来一位身材高大、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农学博士——吴延寿,他来自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来麻山挂职党委委员、副镇长。不少人见到他,以为是来镀金的,走走过场,一个科研工作者能熟悉多少乡镇基层工作?一年的时间能干出什么名堂?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接下来他的所作所为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乡镇基层一般高学历人才不多,他是麻山镇政府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高学历无形中拉开了与别人的距离。但吴延寿好像不受其影响,他主动找人交流,积极融入麻山这个集体。好多人说他是博士,懂得应该特别多,他总是爽朗一笑:“看来你们对博士评价蛮高,其实博士就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比较精通,其他的知之甚少,好多根本没有你们懂得多,所以来这里我是小学生啊!”在他来的头几个月里,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小学生,不过是一位有方法的小学生。不懂的就问,做不太在行的事情之前先征询别人的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想法赋予实施。由于他为人谦和,别人也愿意与他交谈。刚来吴延寿只分管农业,虽然他精通水稻育种,但分管的是大农业,他明确表示自己在大农业的认识上存在经验不足,然后在农业办公室调取了全镇所有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全部资料,经常实地调查走访,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直到后来,他所了解的情况有些农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不太了解,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出身于大别山余脉的农村,但阔别家乡已经很多年,后来也跑过江西省的不少农村,但对‘三农’问题的认知仍然比较碎片化和片面化,不像现在站在全镇的高度去感知‘三农’问题,站得高自然就望得远。麻山,这个现代农业发展得还不错的乡镇,给了我不少的启发和深思。”他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带到农村工作来,不太懂的先学习一下,然后分析问题,再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还思考一下,凝练到一定的高度。

初到乡镇,有人告诉他,乡镇工作比较苦,他有点不以为然,后来同他交流,看他做事,才知道他是个能吃得苦的人。他笑说:“读过博士的人,尤其是农学博士,都不怕苦,我读博士三年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几天,天天干活,现在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天气最热的时候都在田间地头,就是一个泥腿子。”但他也遇到蛮多困难,譬如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他的老家是安徽桐城,对萍乡方言一窍不通,饮食原来也以清淡为主,他都逐一克服。从刚开始来听萍乡话一脸茫然到能大部分听懂再到偶尔还能冒出一两句来,能看得出他付出的听力努力,他经常开玩笑地说:“英文我都学得熟练,中国话我还能学不会?其实我不是为了学萍乡话,而是为了方便工作!”刚开始来在食堂吃饭,他看着几大盆公共菜,笑说:“哟,祖国江山一边红啊!”镇领导看他吃辣椒实在是不行,辣的直哆嗦,就告诉厨房每天给他做一道清淡的菜,吴延寿坚决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才说主要不想搞特殊化,跟大家一样,适应适应也就可以了。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生存适应能力极强,乐观进取,温和谦逊,踏实肯干,做事情比较较真,善于团结他人。

在一年的工作中,吴延寿始终不忘各级组织的培养和重托,为不辜负江西省农科院和萍乡市政府共建科技合作的初衷,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到挂职工作来。他是做水稻出身的,对水稻栽培、水稻制种、水稻病虫害防治有着较深的功底。有一次一位农户家水稻发生病害,听说镇里来了一位农学博士,就上门求救。他二话没说,直接奔赴田间,脱掉鞋袜,走到田中间,仔细查看发病特征,并告知如何用防治。对于麻山镇横岗村水稻制种更是倾注了一腔热忱,查看父母本花期和苗情,传授制种技术,受到村干部和农户的一致赞誉。为提高土地收入,带领农业办公室同志积极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利用原单位人才资源优势,咨询相关专家,提供栽培技术要点,开展病虫害预警,2017年全镇推广冬种油菜2600多亩,创历史新高,亩增收达千元以上。他不仅从小处着手,还从大处着眼,利用自己身为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骨干成员的优势,在麻山建立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开展了50余个品种的示范,不仅让承包的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增加,也让当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优质水稻的丰产。通过实地调研,结合麻山实际情况撰写了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和规划。积极联系国家现代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免费为种养大户开展现代种养技术培训,并在水稻营养与施肥、现代水稻种植技术等内容上亲自授课两场,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转变他们思想。为增强麻山现代农业的发展,了解国家农业政策,争取涉农资金,一年中就参与了麻山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申报工作,并为湘东区休闲农业示范区的申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吴延寿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仅对农业充满了情怀,他也相信未来农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麻山服务,同时作为科研工作者,喜欢平实和真切,做实事,从不搞形式主义。

后来,镇领导看他分管农业工作干得不错,三个月后调整增加分工,分管农业、林业、水务、森林防火、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这又掀起了他的新一轮调查走访,然后主导各项工作的推进。在实践中,他在处理事务方面愈发老练,工作起来也身先士卒,加班成常态。水务上带领农业办公室的同志加强河流、水库、山塘的日常巡查,排除隐患,该维修坚决维修,在分管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森林防火期间,更是走村串户,直接落实到森林防火员,平日工作时发现一起野外用火就阻止一起。在年三十祭祀活动频繁的关键日子麻山镇没有发生一起火灾,这与预防预警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息息相关,引得不少乡镇前来学习。新农村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麻山镇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实地勘察示范线和示范村现场多次,走访民间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去,最后同镇领导、设计人员、村委、理事会共同讨论形成设计图。

谈到这一次来的工作体会,他总结了五条,一是学习后融会贯通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二是通过基层工作党性不断加强,深刻理解了党的执政理念和原则;三是基层班子成员工作都很辛苦且都保持着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乡镇永恒不变的工作主题而且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五是对我国乡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的认识更加具体。还谈了两点收获,一是收获了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上升;二是收获了友谊,在与同事一起攻坚克难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最后还动情地感谢萍乡市委市政府和省农科院党委搭建的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感谢萍乡市委组织部和湘东区委区政府的培养,感谢湘东区各部门和麻山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麻山镇党委政府全体工作人员一起见证了吴延寿博士在基层的成长,从一个对基层工作知之甚少的科研工作者向乡镇领导干部的蜕变,更多的是被他的付出、真诚、踏实、乐观进取和为民办事的精神所感染,为人谦逊低调,孤身投入麻山工作,自己的困难尽量克服,很少与外人说,就在他拆退畜禽养殖场的攻坚克难时期,也没有与外人说自己爱人即将临盆。

挂职即将结束时,原江西省政协委员、萍乡市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李远实同志一听说家乡麻山来了这么一位博士,而且还做了这么多事情,立即赶到麻山,为吴延寿博士赠送书法作品“春华秋实”表达谢意。临行前,麻山镇党委政府全体班子成员依依不舍地为吴延寿博士送行,挂点村苏坊村更是送上锦旗,表达对他付出的感谢!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