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乡镇党委书记眼中的徐俊 用真心换真情

链接——乡镇党委书记眼中的徐俊 用真心换真情

◎莲花县琴亭镇党委书记 刘小虎

根据组织安排,省农科院徐俊博士2017年5月开始在琴亭镇挂职担任党委委员、副镇长,并被按排挂点寨里村。第一次见到这位来自省城的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立刻被他的青春热情和浓浓的书卷味所感染,他举止文雅、谈吐谦逊,镜片背后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充满着热情和真诚。同时,也为这位来自研究机构的高学历人才将要在陌生的环境中从事陌生的工作有着隐隐的担忧。

然而,一年来,他积极主动适应农村工作环境,沉得下来、干得下去,用责任担当、激情奉献和开拓创新为自己的这次挂职经历书写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主动融入新“圈子”。从研究机构的“象牙塔”来到黄天厚土“小山村”,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徐俊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有了一次巅覆性的变化。但陌生的环境并没有让这位80后的博士退却,而是迎难而上自觉“充电”勤奋“补课”。为了熟悉政策、了解民情,他经常加班加点进行调研走访,利用休息时间“恶补”政策文件,同时,主动与镇里的班子成员交流、虚心向镇村干部请教,为适应的新工作岗位、胜任新的工作任务主动融入新环境、掌握新情况、了解新动态、拓宽新圈子,将自已从一个“城里的客人”改造成了“村里的熟人”。

主动破解新“难题”。徐博士低调而隐忍,面对一大堆的现实难题,他选择了“冷”处理:面对语言难懂,他始终保持认真倾听;面对饮食上的不习惯,他一直主动克服;面对简陋的起居条件,他从来没有怨言;面对两地分居,他总是先顾镇村的事再想家里的事。挂职期间,他与镇里土生土长的干部一样,一直遵守着各种纪律要求,按时点到参会,从不要求特殊照顾。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甚至在孩子出生才一个多月,就将孩子、妻子和母亲一起接过来,租房“团圆”。

主动追求新“作为”。徐俊到任之前一直从事农业科学理论研究,虽然学的是农业专业,但是“三农”实践经验少。而他挂职以来,恰逢脱贫攻坚决战期。怎样让贫困户增收脱贫和确保寨里村退出贫困村,这位省城的博士一直将责任使命扛在肩上。而所有的改变和进步都是奋斗出来的。徐俊博士就是这样,带着真心、融入真情,别人在干的时候他努力干、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加班干,用最短的时间,摸清实情、制定措施、推动落实,确保精准施策不跑偏、扶贫政策全覆盖。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人脉资源,在培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确保了2017年村集体种植的130亩有机大米3.15万公斤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同时,还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和贫困村脱贫增收的新路径,通过对接大型养殖企业,达成了与胜龙牛业公司合作种草养牛的项目、与莲和农业发展生猪养殖合作项目。同时,他还主动深入到其他乡镇、其他养殖基地进行养殖技术指导、深入解读农业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种养模式。

一年的挂职,时间很短但感动很多、相处不久却回味悠长。对他来说,这是一段履历,而对琴亭镇的干部群众来说,他留下的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