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思:创建院士工作站,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分管农业工作后,就听说银河镇农技站有一个农技专家周翠梅,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土专家”“田博士”,还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把银河农技站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农技推广站。为了更好的巩固农技站的农技推广能力,我和周翠梅进行了几次交流,一致认为现代农业科技变革的步伐加快,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要跟上时代步伐,始终站在农业科技推广前沿,必须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得知农技站正在敖家坊村与省农科院超级稻中心颜龙安院士团队合作进行超级稻种植示范,这不正好是我将农科院科研平台与银河镇农业发展结合的好机会吗。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人才聚集”的战略高地,2017年,在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镇依托镇农技站的技术推广基础,与江西省农科院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合作,进行了超级稻栽培技术示范院士工作站申报建设。
自和颜龙安院士合作以来,我镇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从敖家坊、河下等村优质超高产水稻、晚稻超级稻示范基地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联合攻关,共同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品种30个,申报农业部已验收的品种3个,参与制定南方双季晚稻超级稻高产轻型栽培模式。项目的开展有效弥补了我镇创新发展中部分高端技术难题和瓶颈的制约,加快带动了我镇农技人员的成长成才。
芦溪县超级稻栽培技术示范院士工作站设在银河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内。该站由银河镇农技站、水产站、畜牧站等多个基层农业站合并,主要从事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全镇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该站拥有20亩永久性的农业科普示范基地,1个千亩示范基地和2个百亩示范基地,拥有840平方米的办公、科普用房,建设了农业科技展览室、农机展示厅、农业技术培训室等。近两年来承担了颜龙安院士及其团队选育的“吉丰优225”“五优航1573、吉优航1573、五优821”等超级稻高产示范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暨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萍乡试验站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等院士项目和国家、省市项目,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1200余次,印发技术资料3.55万册,开展科技现场观摩交流会6次,使全镇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超级稻生产中的各类实用技术。在新技术引进示范方面,“水稻2T化集中育秧、水稻抛秧栽培、水稻免耕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技术”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累计推广和应用达到120多万亩,增产粮食12亿公斤,为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被列为江西省国家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丰产工程“多播一斤种,亩增百斤粮”新技术示范基地、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基地、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示范基地。近五年获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组织、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国家级中华扫盲奖、省十佳乡镇农技站等系列奖项。
在院士工作站建立之前,我镇在水稻增产增收方面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努力。通过发挥院士工作站“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作用,在重点项目研发、重大课题论证、培养人才等方面积极和院士专家开展合作。把院士请进我镇,关键在于相邀以诚,动之以情,使高层专家充分理解我们求贤若渴的真情实意。为此,我们把工作重点首先放在“请进来”,多次前往省农科院、江西农大、海南良种繁育基地等地登门拜访,通过与当地科协、院士所在单位取得联系,鼓动院士团队和朋友出面动员院士参加,通过登门邀请、领导动员、亲友鼓动等方式进行直接和间接对接,为争取院士来我镇打下基础。
引进智力,目的在于用好智力。把院士请进银河,应该推出一些实际有效的合作方式和项目。为了把院士工作站建好,我们狠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认真选好院士工作站合作单位。经过发动和对接,先后将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江西省农业大学、江西省种子管理局、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萍乡综合试验站等单位列为院士工作站长期合作单位。二是认真选择合作项目。为了给院士提供攻关课题和研发项目,我们面向全国相关企业先后征集攻关课题35项,经过筛选确定了15项,由我镇相关部门形成方案,并迅速与专家对接。三是形成长效合作协议。院士工作站挂牌前,我们主动与院士进行沟通,就签订项目研发合同,为用人单位培养研究人才,建立重点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聘请“院士校长”特邀教授、兼职教授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对接,双方通过约定形式形成了长期合作意向。这些举措,为我们最终成功申报到萍乡市院士工作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经济发展方向更加对路。在院士工作站的帮助下,我镇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夯实现代农业基础的发展思路,也取得了成效。二是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项目攻关和产品研发取得了实效。通过多次衔接颜龙安院士,我镇成功将院士项目百亩晚稻“吉优航1573”在敖家坊村进行超高产示范。该品种表现突出,平均亩最高产量达732.6公斤。同时,成功引进江西省农业大学贺清华教授的百亩晚稻“五优821”超级稻项目,在敖家坊进行连片示范,平均亩最高产量达692.2公斤。今年引进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承担的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清洁生产与质量控制岗位项目“双季稻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11月4日通过省农科院、省农业环境监测站、市农技站等单位的现场测产,为进一步推广“绿色农业”打下基础。三是不断开拓发展视野,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体现。今年来,组织院士专家深入到我镇举办观摩考察、座谈会20多场次,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眼界。院士提出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把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帮助好普通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让普通农户有获得感、参与感、提升感的观点开拓了我镇农业服务新视野和思路。
2017年12月20日,我和农技站站长周翠梅到萍乡市科协参加了院士工作站申报答辩,听了评审专家对我们申报工作进行的肯定,心里感到无比激动。年底,市委组织部正式批准了我镇院士工作站的建设。作为一个新载体,院士工作站已经在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还将加大研究和建设力度,按巩固、提高、发展的思路,推动建站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院士工作站申报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