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红土地上的绿色梦

徐俊:红土地上的绿色梦

◎萍乡日报社记者 龚婷

“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这是莲花县琴亭镇挂职副镇长徐俊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位来自省城的博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过程管控研究室主任,从一踏上莲花这片土地,就将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为莲花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忙碌着,为村民尽早脱贫努力着。

徐俊是一位80后博士,去年5月经组织安排来到莲花县琴亭镇挂职副镇长、党委委员,主要负责琴亭镇寨里村脱贫攻坚工作、莲花县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工作。

到任之前,徐俊一直从事农业科学理论研究,虽然学的是农业专业,但是“三农”实践经验少。为此,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充电”,深入学习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时刻关注党中央关于农业发展的最新政策和文件精神。他还虚心向有经验的镇、村干部、村“第一书记”和企业老总请教学习。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脱贫对策。

在深入十几个村,与村干部、困难群众和种养大户交流后,他发现,琴亭镇很多村的耕地资源和林地资源丰富,且土壤和水源质量好,但实际耕种面积不多。很多村民和种植户由于种植技术缺乏、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种植积极性不高。种养户对于产品认证、包装宣传、品牌建立、销售渠道等方面也不够重视,造成经济效益低,产出投入比不高。

针对这些情况,2017年5月,徐俊来到寨里村后,在深入走访贫困户的基础上,和帮扶干部、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寨里村2017年脱贫计划。他带领18名帮扶干部,为寨里村73户贫困户分别制定帮扶措施,组织帮扶干部每月至少开展4次帮扶活动,逢年过节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物资,平时则根据贫困户发布的微心愿需求,为他们争取所需的物资。同时,为贫困户详细解读有关危房改造、慢性病证办理、医疗报销、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让他们利用扶贫政策变“输血”为“造血”,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全面脱贫。

寨里村之前是一个空壳村,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徐俊和寨里村第一书记马朝晖共同商议,将一部分扶贫款用于绿色大米种植。2017年由村集体出面征收了村民130亩土地进行绿色大米种植。在种植过程中,徐俊经常在田间指导,对土壤、施肥、锄草、收割、碾米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把关和控制。去年稻谷总产量3.15万公斤,经检测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与此同时,徐俊建议寨里村拿出扶贫资金30万元入股县莲和农业发展生猪养殖合作项目,并与该企业签订了16年合作协议,收益的一部分用于贫困户股份分红,另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底,徐俊又和寨里村第一书记一道前往良坊镇的胜龙牛业公司,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达成了与该公司合作种草养牛的项目。

徐俊利用专业优势,针对胜龙牛业、莲和农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开展了多方面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深入琴亭、良坊、坊楼、路口和闪石等乡镇,对畜禽养殖户和村民进行养殖技术指导,深入解读农业优惠政策,鼓励养殖户大力发展绿色健康种养模式。另外,徐俊还开展一系列扎实的工作,推动品牌和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并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和科技特派团项目申报工作。

两年的挂职工作即将结束,徐俊心里有不舍,更有期待:希望下一次再回到这片红土地时,能看到绿色种养为村民带来更多的收获,让这里的山水更美、村民更幸福!

(刊登在2018年4月26日《萍乡日报》头版)

img

【链接:主人公名片】

徐俊,男,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人,1986年1月出生,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现就职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质标所),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研究室主任和青年委员,受聘“国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创新团队”二级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动物营养代谢和肉牛营养功能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2017.5.3-2018.5.3,萍乡市莲花县挂职,任琴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负责琴亭镇寨里村全面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