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 与苏秦对着干

张仪 与苏秦对着干

张仪(?—前310),战国时纵横家,辩论家,魏国贵族后裔。先游说于楚,后入秦,任秦相国。主张采用“连横”策略,即秦国联合东方六个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剩下的诸侯国。在他的计策影响之下,秦国瓦解了齐、楚联盟,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之地。封武信君。后秦武王即位,被迫逃亡,最终死在魏国。

张仪是魏国[1]人。

他曾经和苏秦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自己比不上张仪。学成之后,二人踌躇满志地奔波于诸侯国之间,游说各国君主,施展纵横之术。

有一天,张仪正陪着楚国的宰相在相府里喝酒,席间,有人来报告府里丢失了一块玉璧。一时之间,门客们交头接耳,都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张仪。

有人便暗地里对宰相说:“张仪这个人,贫困潦倒,品行低劣,一定是他偷了玉璧!”

他们便一起把张仪抓了起来,打了几百棍。可张仪始终不服,无奈之下,楚宰相只好放了他。

回到家,张仪的妻子便抱怨地说:“唉!当初您要是不去读书,不去游说,又哪里会受到这样的屈辱呢?”

张仪却满不在乎。

“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突然张大了嘴问道。

“舌头当然还在呀。”他的妻子笑着说。

“舌头在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