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故封地

病故封地

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秦国攻占了韩国的汾陉[17],并在黄河边的广武山[18]筑城。

五年之后,在长平之战中,昭王采用范雎的谋略,施行反间计,使得赵国以赵括代替廉颇统率军队。结果秦军大败赵国军队,进而围攻邯郸。

白起打算一鼓作气乘胜灭掉赵国。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游说并贿赂范雎。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得到昭王允许。实际上,范雎是担心白起灭赵后功劳比他大,地位比他高,这才阻挠白起的。

白起知道了这件事,便与范雎结了仇。范雎便又向昭王进谗言,终于杀死了白起。白起死后,范雎举荐郑安平担任主将攻打赵国。

谁料,郑安平在战场上反被赵军团团围住,危急之中,他竟带了两万人投降了赵国。按照秦国律法,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要按照同样的罪名处理。范雎举荐了郑安平,现在郑安平犯了如此重罪,也就是说,若按律法,范雎的父族、母族、妻族都要下狱。

可是秦昭王害怕伤了范雎的感情,就在国都内贴下诏示:“有敢于议论郑安平的,一律按郑安平的罪名治罪。”同时加赏相国范雎更为丰厚的食物,来使他安心顺意。可又过了两年,王稽也因通敌外国,犯法被杀。为此,范雎一天比一天懊丧。

有一天,昭王上朝时有些唉声叹气,范雎走上前去说:“我听说‘人主忧虑是臣下的耻辱,人主受辱是臣下的死罪’。今天大王当朝处理政务而如此忧虑,我请求治我的罪。”

昭王说:“我听说楚国的铁剑锋利,将士作战勇敢。恐怕楚国又要在我们身上打主意了。办事不早做准备,就不能够应付突然的变化。如今武安君白起死了,而郑安平等人又叛变了,秦国没有能征善战的大将,但敌对的国家又那么多,我因此寝食难安啊!”

昭王说这番话本来是想激励范雎,而范雎听了却十分恐惧。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际,蔡泽得知了这种情况,便从燕国来到秦国游说范雎。范雎听过蔡泽的建议,便举荐他代替自己的位置,然后辞归封地。

范雎回到封地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