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功劳大

谁的功劳大

连年战争相持不下,项羽的部队逐渐兵尽粮绝,刘邦的部队因为有后方兵员与粮草的补充而占据优势。

汉五年(前202),刘邦追击项羽到了乌江[14]边上,项羽身边只剩下了几百个人,他意识到自己已是强弩之末,再无力回天,便在绝望中挥剑自刎。

历时数年之久的楚汉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刘邦当上了皇帝,对大臣宣布要论功行赏,大臣们顿时争作一团。一年过去了,还没评定出最终结果。刘邦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萧何功劳最大,于是先把他封为酂(cuó)[15]侯,享有领地八千户。

刘邦话音刚落,大臣们便纷纷反对。

他们激动地争论道:“我们这些人在前线率领部队,多的参加了几百场战斗,少的也参加了十几场战斗,一步步跟着皇上您攻占城池,扩大地盘。而萧何从来没有领过一天兵,打过一天仗,只在后方写写公文,动动笔杆子。现在他的功劳却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何呢?”

刘邦笑了笑说:“你们诸位知道打猎吧?”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刘邦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然知道!”

“知道猎狗吗?”

“知道!”

“打猎的时候,追杀猎物的是猎狗。但是指示猎狗的却是人啊。你们各位只是追杀到猎物,最多是有功劳的猎狗罢了。而萧何却是那个发出指示的真正有功劳的人。话说回来,诸位大多是一个人跟随我打仗,最多两三个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十几个人都跟着我,这功劳可不能忘啊!”刘邦来回踱着步,向大家解释说。

大臣们听刘邦一说,都闷不作声,不敢再争论了。接着刘邦顺利地一一给大臣分封侯爵之位,宫殿内一片欢欣庆贺之声。封侯完毕,下一步是给各位大臣排位次,这下大臣们都竖着耳朵等着听自己的排位。

刘邦还未张口,就有大臣迫不及待地发表看法:“平阳侯曹参勇猛善战,身上负伤七十多处,在攻城战役中功劳最大,应该排在第一位。”

其他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刘邦之前在分封爵位的时候已经力排众议,厚待了萧何,引起了众位大臣的不满,因此这时候便不好再说反对的话,但是他还是想让萧何排在第一位。正在刘邦心内暗暗焦急的时候,大臣中站出来一个人说道:“诸位大臣都说错了!”

所有人都循着声音看过去,只见是关内侯鄂(è)千秋,刘邦心内暗喜,便笑着问道:“此话怎讲呢?”

鄂千秋说:“曹参虽然在攻占城池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不过这只是特别时期内一时的事。皇上和项羽打了五年持久战,期间损兵折将,只身逃出险境的情况就有好几次。多亏萧何一直从关中地区向前线补充兵员和粮草,才使得我们部队常年兵员充足。战争期间,陛下好几次丢失山东,多亏萧何常年保全关中地区等待陛下,为陛下在前线冲锋陷阵解除了后顾之忧。这是千秋万代的功劳啊!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盖过万世的功劳呢!臣以为,萧何应该排第一,曹参排第二。”

鄂千秋所言正中刘邦心意,因此刘邦顺水推舟同意了鄂千秋的意见,并且加封鄂千秋为安平侯。最后果然萧何排名第一,刘邦又为他加封两千户,并且打趣说:“当年我去咸阳服徭役的时候,你多给了我二百钱,就当这是对那二百钱的报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