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封应侯

受封应侯

没多久,范雎又建议秦昭王找机会拉拢韩国,昭王欣然同意,打算派使臣去韩国活动活动。就这样,范雎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一次,范雎又让昭王屏退众人,进言道:“什么叫一国之王呢?能独掌国家大权的叫作王,能兴利除害的叫作王,能掌握生杀予夺权势的叫作王。如今太后独断专行毫无顾忌;穰侯出使国外从不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惩处断罚,随心所欲;高陵君任免官吏也从不请示。这四种权贵凑在一起而国家却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大秦处在这四种权贵的统治下,这就是我所说的没有秦王啊。既然如此,那么大权怎么能不旁落,政令又怎么能由大王发出呢?”

紧接着,范雎列举出齐国的崔杼弑齐王[12],赵国的李兑囚禁赵武灵王[13]的历史,说明臣下专权的教训,结合现实说明秦国从下到上,直到大王的左右侍从,都是穰侯的亲信,提醒昭王要有所警惕。

“说得好啊!”范雎一席话,秦昭王如梦初醒。

这一番对话后,不久,昭王便杀伐果断地废弃了太后,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了国都,并收回了穰侯的相印,让他回到封地陶邑去,并由朝廷供给车子和牛,帮他把家私拉出国都。

穰侯果然是贪污腐化到了极致。那天装载东西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到了国都的关卡,守关官吏检查他的珍宝器物,发现珍贵奇异的宝物比国库里的还要多。

自此,昭王便任命范雎为相国,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