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的风波

封赏的风波

汉四年(前203),韩信攻破齐国,杀了齐王田广,灭了楚国大将龙且(jū)[27],威震四方。他不事先与刘邦商讨,便自立为齐王,刘邦大怒。得亏张良及时暗示刘邦,才不至得罪韩信,险使大业不成。

第二年的秋天,刘邦追击项羽的军队到了阳夏的南边,战事失利,只好驻守固陵,坚壁不出。刘邦苦苦等候韩信、彭越的援军,可他们却不按约前来。这时,又是张良劝谏刘邦与他们订下了“事成之后,平分土地”的计策,他们才肯发兵相助。到了汉六年,天下初定,刘邦大封群臣,将领们个个贪功求利,在大殿争论不休。与其他身经百战的将领相比,张良甚至没有上过战场,更别谈杀敌立功了。可刘邦却第一个站出来为他说话:“在大帐之内出谋划策,却能千里之外战斗取胜,这都是子房的功劳!齐国的三万户领地,你自己选哪块吧!”

张良马上跪下说:“起初臣在下邳起兵,于陈留遇见陛下,臣能为陛下所用,这一切都是天意。陛下能用臣的计谋,臣的计策又侥幸能通,臣只愿陈留[28]作为自己的领地就足够了,不敢要什么三万户!”

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和萧何一起封赏。

汉高祖刘邦已经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剩下的那些功劳小的你争我夺,抢功较绩,没个定论,刘邦也无奈,所以还未及封赏。有一天刘邦在洛阳的南宫,从阁道上看见他们三五成群,一堆堆地坐在沙土地里窃窃私语。刘邦很疑惑,便问张良:“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陛下您不知道吗?他们在讨论谋反呢!”

刘邦简直大惊失色。

“天下刚刚太平,他们为什么又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您出身平民,靠着这些人得了天下,您做了天子,但您所封赏的都是像萧何、曹参那些平时您就亲信的,而您所诛杀的又是那些您所憎恶的。现在军中负责人事升迁的官员们正在统计每个人的战功,即使把这天下都分封了出去,怕还不能人人都赏到,所以这些人便害怕了,他们恐怕被陛下猜疑到自己平时所犯的过错,害怕会惹您嫌恶,因此就都聚在那里筹划谋反呢!”

刘邦一脸忧愁地问道:“这可怎么办啊?”

“陛下您平时所憎恨的人中,群臣都知道的,哪个是您最憎恶的呢?”

“雍齿是我的故交,曾多次使我困窘受辱。我早想杀了他,可他功劳太多,所以不忍杀他!”刘邦不解为什么问他这个,便现出疑惑的神色。

张良说:“为今之计,您即刻封赏雍齿,这样群臣见连他都能被封赏,便没人再疑惑自己会不会被封赏了。”

于是,刘邦便召来雍齿,请他喝酒,封他为什邡(fāng)侯,又赶紧催促丞相和御史定功封赏。群臣宴饮散去,都相互道喜:“呵呵……连雍齿都能封为侯爵,我们害怕什么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家又就定都何处的事争论不已。刘邦的那些将士臣属,大都是关东人,因此他们更愿意定都在离自己家乡较近的洛阳,这时有个叫刘敬的人却跟大家唱起了反调,他主张定都长安[29]。张良认为刘敬是对的,他分析了长安和洛阳的地理地貌,认为长安周围的山川形势,更是易守难攻,况且平原广袤,物资丰盈。最终,刘邦依言定都长安。

张良跟从刘邦进入关中,居住在长安,然而他素来体弱多病,便学习些道术,颐养天年,常常是一整年避居家中,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