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

深谋远虑

萧何为人随和,善于交朋友,和刘邦、樊哙(kuài)、曹参、夏侯婴[3]等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谈论天下局势。在这其中,萧何和刘邦的关系最好,两人志趣相投,可以说是莫逆之交。

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拘小节,贪杯易醉,好几次犯下违法之事。萧何知道以后,想方设法袒护他,多次使他化险为夷。

后来刘邦当了乡里的亭长[4],在处理事务遇到难题时,萧何也常常出手相助,给他指点迷津。刘邦很感激他。

有一次,刘邦带人去咸阳服徭役,手下小吏按照惯例出钱送行。其他人都出了三百钱,只有萧何一口气出了五百钱。这件事给刘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二世元年(前209)秋,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各路豪杰纷纷响应,农民武装力量很快就呈现出燎原之势,而迅速地蔓延开来。在沛县,萧何极力举荐刘邦担任沛公[5],领导沛县的起义队伍。他自己则当刘邦的助手。

在刘邦的带领下,沛县起义军士气高昂,上下一心,一路发展壮大,最终率先攻入了秦朝的都城咸阳。当将士们浩浩荡荡地进入咸阳之后,他们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惊呆了。秦朝的宫殿富丽堂皇,各处府库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古玩器皿。将军们都沉浸到搜刮钱财的狂欢之中。

萧何心里却明白,此时咸阳城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秦朝管理江山所依据的一整套律令制度、户籍档案等宝贵信息。掌握了这些,才能在以后顺利地接管秦朝的政府与子民。

萧何直奔秦朝的公文中枢——丞相府和御史府[6]。他命人将丞相府和御史府团团围住,把里面能收集到的一切公文律令、图书典籍、户籍档案等全部收藏起来。后来刘邦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需要了解某个地方的户籍、地势、文化、百姓喜恶等详细信息,基本都是从萧何所收藏的文件之中查找到的。

为此,刘邦称赞萧何深谋远虑,更是为能得到萧何的辅佐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