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巴蜀
汉元年(前206),刘邦、韩信率领大军向东进击,萧何作为丞相留守在巴蜀之地,安抚百姓,整治机构,并负责给前线军队补充粮食和兵员。
很快,刘邦便占领了关中的“三秦”之地。
接着,他让萧何坐镇关中,辅佐太子,管理栎阳[13],自己则继续领兵向项羽领地的都城彭城进发。
萧何接受命令之后,安顿好巴蜀事务,快马加鞭奔至关中,继续开展后勤保障工作。他在赴任途中看到关中地区因为连年的战争,已经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地里没有庄稼,街上没有小贩。他意识到,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安抚好百姓,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前线的军粮和兵源补充。
于是他马上下令,重新建立各级政府机构,快速恢复政府的管理功能,推倒遭到破坏的建筑,重新修建城墙、宗庙等建筑。除此之外,他还对百姓施以恩惠,安抚民心。
在萧何的整治之下,关中地区局势逐渐稳定,百姓的生活和生产也渐渐地走上了正轨。刘邦攻打彭城的过程异常艰难,好几次大败而逃,几乎全军覆没。多亏萧何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来兵员和粮草,才使得刘邦得以重整旗鼓,屡败屡战。
萧何的办事能力赢得了刘邦的信任,于是刘邦便让萧何全权处理关中事务。有时候,萧何来不及请示便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定夺,等到事后再报告给刘邦,刘邦不但不怪罪他,还总是对他大加赞赏。
汉三年(前204),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展开了拉锯战,刘邦好几次派使者到后方去慰问萧何。萧何很感动。
他的门客鲍生却对他说:“丞相,大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人回来慰问您。您可明白大王的意思?”
“难道不是因为我在后方运送粮草有功吗?”
鲍生摇摇头:“大王这是对您生了疑心啊!”
萧何心内一惊:“那依您看,我该怎么办?”
“为了摆脱大王对您的怀疑,不如将您族内可以打仗的青壮年全部送到部队里,这样就可以取得大王的信任。”
萧何连忙依计而行,刘邦知道后,果然很高兴,便不再怀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