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下这口气
起初,各路诸侯订下盟约:谁先攻破秦朝都城咸阳,谁就做关中王,统辖关中地区。最终刘邦先项羽一步攻破咸阳。项羽对此非常恼怒,后悔不已,于是便将盟约抛到脑后,计划出兵攻打刘邦。
刘邦明白此时自己的兵力与项羽相差悬殊,硬碰硬的话就像拿鸡蛋去打石头,必输无疑。于是,他便装作向项羽谢罪,经过了鸿门宴[7]的危机,最终才得以脱身。为了泄愤,项羽命令手下放火烧毁了咸阳城。
攻破咸阳之后,秦朝势力土崩瓦解。各路诸侯中势力最强的项羽负责分封属地,他自己占领了梁、楚东部的九个郡,定都彭城[8]。项羽将关中富饶之地一分为三,让秦朝的三位投降之将:章邯(hán)、司马欣、董翳(yì)分别管辖,这便是日后所称的“三秦”之地。
而刘邦被分配到了巴、蜀[9]、汉中[10]三个荒凉险峻的郡县。项羽还狡辩说:“蜀汉也是关中地区,所以你也算是一位关中王,我们并没有违背当初的盟约!”
刘邦明白项羽是在愚弄自己,心内愤怒。他决定就算以死抗争,也要出了这口恶气。但是他手下的将领都劝他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意气用事。
萧何也出言相劝,说:“大王虽然不愿意当汉中王,但是这不比死好点儿吗?”
“怎么就到死的地步了呢?”刘邦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
萧何解释道:“现在我们的军队比不上项羽的军队,就算出兵攻打一百次,最后的结果也是失败一百次,这难道不是死吗?”他看刘邦还不服气,便继续说:“自古以来,可以在一人之下忍气吞声,却在万人之上施展抱负的,是商汤[11]和周武王[12]这样的有志之人。臣希望大王去做汉中王,然后休养百姓,招能纳贤,利用巴蜀的人力和物力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平定‘三秦’之地,并夺取天下。”
刘邦听到萧何的韬光养晦之策,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和目光短浅,终于不再争辩。接下来刘邦到封地立国,任萧何为丞相。
后来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刘邦于是封韩信为大将军,命令他带兵去攻打关中的“三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