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管理的特点

一、医院图书馆管理的特点

医院图书馆管理有别于其他各类大中型图书馆的管理,也不同于医疗、医技科室的管理。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是一个有特殊管理要求的专业部门。

国内医院图书馆历来都实行分散管理,即在没有政府部门宏观管理情况下,各院进行完全自主的直接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可能产生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对于习惯按红头文件办事的领导者或只能执行上级指令的领导者,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加以对医院图书馆的了解不多,因而不是实行放任管理,就是沿袭传统的经验管理或满足于一般的行政管理;第二种情况则相反,在上级领导部门不介入医院图书馆管理情况下,认为更有利于根据时代精神并按照本院实际需要自主地建设与发展医院图书馆,而且肯于投入,肯于促进开放管理,尽一切可能使医院图书馆具备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挥知识、信息的保障作用。

医院图书馆的自主管理,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管理和放任管理。医院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教学水平的保障。其文献信息利用情况是医院整体水平的一面镜子。一个学习热情高、学术氛围浓、科研成果多、新知识与新技术应用广的医院,才能使人信得过,受到社会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对医院图书馆的要求依然会被提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解决其发展方向、建设目标,从而给以积极的支持,使之真正成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2]

医院图书馆的服务效果一般具有间接性,往往由用户体现。强调量化管理是必要的,但许多量化数据不足以反映实际绩效。例如,用户通过阅读有什么样的提高,情报信息的提供在何种程度上产生了何种社会效益等,通常只能做定性分析。因此,医院图书馆管理不宜强调经济指标,但不能因此把医院图书馆视为纯消耗部门,实际上图书馆所创造的效益是不可计量的。

当前医院图书馆应从思想观念和具体操作上实现开放管理,即在面向社会、面向医生服务的同时,把促进馆际协调合作与资源共享制度规定下来,从而避免馆际间的大量平行重复建设。这样既有利于降低本馆的人、财、物投入,也有利于拓展文献信息资源,这种互利双赢的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实现。因而各院的各馆之间协调互补,共建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是医院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