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内涵

一、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内涵

(一)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相关概念

数字图书馆联盟(DLF)对电子资源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RMS)的定义是:电子管理系统应提供电子资源的选择、评估、订购、维护等相关信息和工作流程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商业协议和授权规定为读者提供有效的资源获取方式。

North-American Serials Interest Group认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可以是管理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相关的各种数据和元数据的系统。这里的数据主要是指通常所说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等;这里的元数据是指对电子资源及其环境所进行的描述,包括电子资源的辨别、发现和使用、行政管理、典藏等。通常认为,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涵盖电子资源生命周期各种功能(如发现、试用、获得、服务等)的管理系统。

(二)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

系统应提供多厂商的可互联与可移植性,不依赖于某一特定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同时保证系统设计的规范性,包括系统内部程序设计的规范、系统各模块之间接口的规范、系统内部与外部接口的规范和系统用户界面的规范,以便于同其他系统(包括业务子系统和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医院图书馆所拥有的系统一般包括:传统的医院图书馆管理系统、基于MARC的公共联机检索目录、统一检索工具、本地链接服务、本地认证和获取管理系统等。这就需要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具有跨平台性,对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地整合,与传统的医院图书馆集成系统在功能方面互为补充,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检索界面。

2.安全可靠性原则

电子资源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必须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各功能模块能够正确地完成设定功能流程,还要有较强的容错能力。系统应兼容多种软件格式,系统应提供有效的数据迁移和转载功能,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功能,系统提供严格的用户角色定义、权限分配和口令审查。一个成熟的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完善的业务处理能力,而且系统本身要具有周密的安全考虑,例如系统只有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以后,才可以允许用户访问电子资源,这样既可以对资源版权进行很好地保护,同时也阻断了非法用户对电子资源的非法利用。

3.成熟性和先进性原则

系统主要采用已经形成的标准和得到广泛应用的成熟技术,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技术。系统所采用的软件既要考虑先进性,也要考虑成熟性;在体系结构方面,采用B/S和C/S结构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结构,软件要支持分布式网络环境,便于系统开发和维护;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在未来3—5年内应保证能够满足增长的业务需求,而系统的整体性能不能有明显的下降。[3]

4.可扩展性和持续性原则

考虑到业务需求的复杂性,软件设计必须保证在性能、功能上的可扩展性,满足不同业务工作人员的需要,并方便今后进行其他业务系统的扩展和再开发。采用符合J2EE(Java2平台企业版)标准的系统构架和部署方式,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在实现上,系统采用分层式体系结构,网站管理系统均采用基于J2EE标准体系的技术方案,以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服务提供以B/S结构为主。

5.实用性和个性化原则

系统开发需要广大医院图书馆员的广泛参与,满足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需要。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图书馆处理电子资源时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只有广泛征求身处工作第一线的图书馆员的意见,才能使系统的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和可用性。系统的开发还要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例如系统应该具有灵活的参数设置,这样不同的医院图书馆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相应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