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本特点
医院图书馆是一种小型化的医学专业图书馆。其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
数量很多,分布极广,呈星群状疏密相间地遍布于全国城乡各地。自然分布形态的分散性与分散管理体制下的各自为政,使医院图书馆成为一个小而散的专业系统。
规模小型化,依附于医院或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而存在,服从和服务于各个所在单位的工作需要,并以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决策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主要任务。
医疗实践随机性大,其文献信息需求涉及多学科、多种知识门类。在馆藏建设上要求中外同蓄,并以务求新颖、专深为特点。
全专业系统馆藏建设的经费投入相当巨大,在国内不亚于任何其他图书馆系统,也比国外任何其他国家同业界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生物医学文献出版量大,约占全国自然科学领域的25%。生物医学知识信息在因特网信息总量中占1/7,而且新陈代谢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需要不断地及时更新馆藏。
以上基本特点说明了医院图书馆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例如规模小但任务重,总体投入大但高度分散,文献信息需求的全面性和收藏能力的有限性等。当前的现状集中反映为客观需求与实际提供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些基本特点对医院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单纯依靠加大投入实现馆藏文献资源的自给自足,根本办不到,而且永远办不到。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生物医学文献出版量急剧增长,卫生科技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也随之呈指数上升,因而如何改善管理、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印本文献、电子文献与网上虚拟文献的整合建设、整合开发与整合利用,历史地提到了医院图书馆面前。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更新观念,也需要掌握复杂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提出了自动化建设与网络化发展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那就只能是徒步远征,用脚板去丈量千里黄尘古道,而不能与电子世界和网络时代同步。也就是说,改善管理思想、提高技术素养和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是改变传统馆藏建设的前提条件。
管理落后是制约馆藏建设的关键因素。改变管理落后的现状,使分散管理条件下的各管理层面主要责任者统一在先进管理思想基础上,实行开放管理与医院图书馆系统整体化、社会化发展,共同构建当地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