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建设概念的发展

一、馆藏建设概念的发展

我国早期的馆藏建设称之为“采访”,意指“采而有之,访而求之”,反映了当时科学技术尚不甚发达,文献出版量较少,图书馆要收集起相当数量的馆藏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文献出版量也随之日益增长,这一方面为馆藏建设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集中反映为任何图书馆都不大可能对所有出版物全订全收,应有尽有。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60年代,改变了“采访”概念,常用“藏书组织”“藏书补充”或“藏书发展”来表示这项工作。同时,国际上也产生了“零增长”理论,对图书馆馆藏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文献出版量激增,被人们惊呼为“知识爆炸”。在这一背景下,国外有些图书馆提出了“馆藏建设”概念,我国图书馆界很快接受了这一观点,并不断丰富了其内涵,系统地提出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藏书的规划和计划、文献选择与收集、馆藏复选与剔除、藏书评价、馆际协调共享等5项主要内容。